1月18日,由新华网主办的“赋能乡村振兴季·2024启航盛典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惠民县做强‘产业党建联盟’促乡村产业振兴”入选“2023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产业党建联盟成立以来,构建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相互信任、和谐共赢的党建生态圈,联农带农惠农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主要做法先后被中央和省委、市委农办,新华社、经济日报、山东通讯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刊发推广并报中央领导参阅,入选滨州市党建“四个融入”十佳案例并在全市进行现场展演。”惠民县委农办主任,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召武介绍。
强组织“联农”,提升乡村振兴“组织力”
合作化在农村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新形势下更好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用合作的理念来推动农村联动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农村共富的重要途径。
位于辛店镇的山东省惠民县华成养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洪鹏近几个月轻松了许多。得益于畜牧产业党建联盟,他可以跟大企业的高层坐在同一张桌子上交流,轻松了解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正是通过那次交流,他了解到中药兽药新产品,解决了他的蛋鸡防疫难题,也成为大企业的长期新客户。在惠民县胡集镇,正是通过党组织的帮助,滨州粮好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今年又流转了好几千亩土地。公司负责人杨庆伟介绍,在这种粮食这么多年,当地农民看公司种粮赚钱,也想把土地交给我们一起合作,但不太相信公司,所以不敢。“农民把土地交给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合作社再统一流转或托管给公司,实现双赢。”他说。
今年以来,惠民县聚焦粮食种植、果蔬、食用菌、畜牧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成立四大产业党建联盟,采取单建、联建、挂建等方式,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支部90个,吸纳会员360个,党组织领办合作社72家,实现“支部建在现代农业产业链上,党员聚在现代农业产业链上”新突破。党组织发挥号召力强的优势,帮助产业链上的大小企业牵线搭桥,让小户和大户搭建起沟通对话的桥梁,通过联盟牵头,实现县级以上454家新型农业经营示范主体抱团发展,引导全县11万户、30余万农民群众积极融入农业产业链条。
惠民县果蔬产业党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惠民县农丰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率先成立了合作社党支部,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党建联盟成立以来的首个功能性党支部。
优服务“惠农”,提升乡村振兴“服务力”
哪里有需要,党组织的服务就应该出现在哪里。惠民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宋召武说,市场的事情还是交给市场办,具体的业务各经营主体自己商量,党支部服务企业发展到位不越位,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共赢、农村共同富裕。
面对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人才、技术缺乏等阻碍,惠民县创建“一条产业链、一名牵头领导、一名部门负责人、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产业党建联盟”推进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党建联盟动员群众、集聚人才、整合资源等优势,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和载体,实现以要素的“最优配置”创造发展的“最大增值”。
惠民农业农村局党建联盟技术服务指导队下乡指导。
“目前,惠民县农业产业党建联盟共召开全员大会6次,专题技术培训会议12次,带队外出交流学习8次,协调解决成员资金、政策、平台搭建等问题15项,对县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示范主体走访454个,推送惠企政策400余次,开展技术服务220余项。”惠民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宫庆志介绍。
促增收“富农”,提升乡村振兴“导向力”
“果蔬产业党建联盟成立后,请来了专家现场指导技术,召集周边村庄村民来务工,还帮我们把20多家瓜菜育苗企业、运销经营户都集中起来。”提起产业党建联盟带来的好处,山东省惠民县农丰瓜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王德银高兴地说。现在,联盟内产销信息互通,对接外地客商,基地年育苗量能达到3000多万株,每天还能吸引周边70多个村民来棚里干活、增加收入。
在惠民县农丰瓜菜种植合作社育苗基地大棚里,30多名工人正在精心进行育苗基质装盘、播种、刮平、浇水等工作,呈现出一派产业兴旺发展的景象。
近些年来,惠民县聚焦塑优培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破解“多、弱、散”的窘境,围绕产业强村发展,通过联村整合自然村资源,推动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村民增收致富拓宽渠道,目前,全县10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0万元以上。
下一步,惠民县将持续发挥产业党建联盟联农作用,积极构建多元合作的党建联合体,着力拓展强村富民乡村振兴新路径,不断提升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全力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