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消防博物馆开馆,将向社会免费开放】11月10日上午,南京消防博物馆开馆仪式在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举行。
开馆仪式上,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孙山回顾介绍了博物馆筹建历程和基本概况。他表示,南京消防博物馆的建成开馆让南京"火焰蓝"有了更具感召力的历史表达,诠释了南京消防事业的文化内核和崇高意义,是全市消防科普宣传的坚强阵地,为南京消防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滋养和文化支撑。
接下来,南京消防博物馆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并开设网上博物馆,以大数据、互联网优势,丰富展陈方式,进一步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民生。
开馆仪式现场(图源:南京消防博物馆)
【中共一大纪念馆珍贵革命文物首次走进小学课堂】11月11日,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文明办、市文物局指导,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联办主办的“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走进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这是该活动第一次走进小学课堂。
活动开场,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学生带来暖场表演《我们都是红喇叭讲解员》,采用中文、英文、沪语、快板等多种形式,声情并茂地讲述中共一大会址的红色故事。
活动特别邀请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优秀校友——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担任助讲嘉宾,他表示,同学们在这种沉浸式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体验、感悟去学习,实现对红色资源的深刻理解,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也勉励新时代的卢湾一学子汲取党的诞生地的精神力量,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
卢湾一中心小学学生在表演节目(图源:中共一大纪念馆)
【西安博物院、碑林博物馆11月11日恢复开放】根据西安市疫情防控工作统一安排,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于2021年11月11日起恢复对外开放。
14天内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来陕返陕游客,须持西安市一码通(绿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绿色)以及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从入口闸机处刷有效身份证或购票二维码检票入馆。
14天内未离陕的游客,可持西安一码通(绿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绿色),从入口闸机处刷本人有效身份证入馆。
【耶鲁皮博迪博物馆拟永久免费】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耶鲁皮博迪博物馆(Yale Peabody Museum)11月10日宣布,该馆一旦完成大修,会在2024年初重开后永久免费。此次大修是该馆近百年来的首次修缮。皮博迪博物馆目前继续在线运营诸多项目,重开后将继耶鲁大学美术馆(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和耶鲁英国艺术中心(Yale Center for British Art)之后成为免费公共博物馆。该馆成立于1866年,是全球最古老、最大的同类型大学博物馆之一;藏有超过1400万件器物和标本,保存和展示了超过40亿年的地球和人类历史。该馆也长期充当大纽黑文地区的科普基地,每年组织有数万人参与的展览和公众活动,呈现耶鲁大学和全球各地的最新研究成果。博物馆翻修后将推出一个新的K-12教育中心,内有面向当地儿童的教室、用于举办活动的中央展厅,以及一个用于社群聚会的户外庭院。在重新设计的恐龙大厅,大批首次陈列的雷龙、剑龙和三角龙化石将与观众见面。
正在进行的翻修将让皮博迪博物馆总展厅面积扩大50%。新翻修的恐龙厅将呈现该馆著名的化石。Image courtesy of Reich&Petch/Centerbrook Architects and Planners
【中国】中国港口博物馆:2021年11月10日—2021年12月5日, “古港印痕——中国古代港口主题篆刻艺术展”在中国港口博物馆阳光大厅举办,主办单位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创作委员会、北仑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局)。
此次展览,中国港口博物馆联合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创作委员会、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宁波印社, 邀请了省内外50位篆刻家,选取了五十个我国古代著名港口,以篆刻这一艺术形式,在一方印石上镌刻古港的前世今生,留下古港印痕。
展览海报(图源:中共港口博物馆)
【中国】张家港博物馆:2021年10月28日—2022年2月16日,“考古里的长江文明”主题展览在张家港博物馆开展。
展览展现自20世纪20年代先后发现重庆大溪文化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以来,中国学者利用现代考古学手段重新探索、认识长江文明的艰辛历程。本次展览汇集了从良渚到东山村、从盘龙城到大洋洲、从马王堆到海昏侯、从景德镇到黄泗浦等16处长江流域重要考古遗址出土的100件文物珍品,以此向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致敬。
展览海报(图源:张家港博物馆)
【中国】天津博物馆:2021年11月7日—2021年12月7日,“藏在节气中的生活美学——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在天津博物馆开展。
本次展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二十四节气的内容,目的在于体现传统农耕文明的博大精深,呈现中国人认知宇宙和自然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彰显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文化精神和智慧创造。
展览海报(图源:天津博物馆)
【美国|罗得岛设计学院博物馆】美国罗得岛设计学院博物馆(RISD Museum)自2021年11月12日至2022年1月30日举办展览“沙奇亚·希干德:非凡现实”(Shahzia Sikander : Extraordinary Realities)。巴基斯坦裔美国艺术家沙奇亚·希干德让南亚和中亚绘画传统与当代艺术实践对话,赢得了国际声誉。此次展览回顾了她艺术生涯的前15年,她起初对巴基斯坦手稿插画进行颠覆性的解构,又在罗得岛设计学院发展出新的个人语汇,在休斯敦美术博物馆开拓了围绕身份认同的探索,又在初到纽约的几年里发展出全球视野。她在这段时间里拷问性别、族裔、阶层、历史,创造了开放式的叙事,正是这种叙事让她成为当今最重要的在世艺术家之一。
沙奇亚•希干德(Shahzia Sikander)/《愉悦柱》(Pleasure Pillars)/2001年/Collection of Amita and Purnendu Chatterjee. © 2021 Shahzia Sikander. Courtesy: the artist, Sean Kelly, New York and Pilar Corrias, London.
【讲座预告:“大河长歌”——王克举《黄河》宏篇巨制背后的故事】2021年11月14日下午3点,“‘大河长歌’——王克举《黄河》宏篇巨制背后的故事”讲座将于李自健美术馆水上音乐厅举办,主讲人是王克举先生,他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聘画家、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
《黄河》特展自开幕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吸引了众多年轻一辈的艺术从业者及爱好者,大家流连于画作前,心潮澎湃,备受震撼。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探究与愿望,同时能让画家王克举先生将他真实的感受和情怀,面对面地传递给广大观众,李自健美术馆特邀画家王克举先生和他的《黄河》创作队友,于11月14日下午3点在李自健美术馆水上音乐厅,向到场的热情观众,做一场生动的学术讲座报告会。
讲座海报(图源:李自健美术馆)
【讲座预告:日军对华生化战罪行溯源与中国向国际社会抗争】2021年11月20日14:30,“日军对华生化战罪行溯源与中国向国际社会抗争”讲座将在萧山区档案馆二楼多功能厅举办,主讲人是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周东华教授。
早在1925年,国际社会就通过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它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但日本却在侵华战争期间,公然违反国际法,研制并对中国军民使用了大量生化武器,日军将大批中国人用作细菌和毒气试验的实验品,对中国军民进行残害。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在战争期间因遭受日军细菌战和细菌实验而死亡的人数至少在10万人以上,其中日军731部队在实施细菌战中最为臭名昭著。为更好了解这段历史,主办方特别邀请了周东华教授为广大市民朋友带来专题讲座。
【讲座预告:非洲葡语国家女性文学】2021年11月14日15:00 - 17:00,“桑巴与舞──一带一路文化系列讲座”之“非洲葡语国家女性文学”讲座将于澳门文化中心会议室开讲。
为加深广大群众对“一带一路”文化内涵的认识,澳门文化局与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携手举办“桑巴与舞──一带一路文化系列讲座”,邀请葡萄牙语文学及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金心艺,带来精彩葡语国家文化之旅,介绍非洲女性文学与巴西文学,共同探索葡语国家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金心艺(图源:腾讯新闻)
【天猫联手六大博物馆推出妙趣盲盒,弘扬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近日,天猫联合河南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洛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五大博物馆推出15款文物盲盒,让这些曾长眠于地下的文物以新的分身完成文化传播使命。同时,天猫还联合李佳琦共同助力博物馆的文化传承,让人们在娱乐的同时,通过文创了解文化,感受文物的温度。
“考古盲盒让文物动起来。传统文化可以很潮,博物院也可以很酷。”河南博物院天猫旗舰店负责人表示。在这次的博物馆妙趣系列盲盒中,考古爱好者可能一不小心邂逅“在下佩服”的铜扭头跪坐人像,也可能偶遇“很有琴调”的绘彩陶坐姿妓女俑,或者“真上道”的三彩牵驼俑……文化传承、文明传承在互联网催化下有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式,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越来越强烈。
曹魏白玉杯
白玉杯高11.5厘米,于1956年出土于洛阳市涧西区曹魏正始八年墓中,它是曹魏时期难得的玉器精品,由和田玉材雕琢而成,玉质温润,三国时代推崇简朴的生活风尚,玉器也简朴自然,这件玉杯正是这一风格的写照。
总策划:孙巍、李万万、陈立群
项目管理:高振华、刘诗婷、马琳
新闻编辑:倪悦洋、胡甜甜、龚志芳、杨凌、张恬昕
创意总监:蒋杰、包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