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大力推动数字人才培养的政策背景下,贵州财经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将课程思政、劳动教育、数字素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理论+实践”劳动教育育人模式,培育学生“数智”工作能力。2025年“贵州村马”全国赛马邀请赛期间,学院师生以专业技能深度融入赛事全流程,同时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生动诠释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
赛事筹备与开展过程中,学院巧妙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实践。在黔匠工坊创新创业师生团队运用无人机航拍、多机位转播技术记录水族歌舞、非遗技艺展演时,教师以当地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讲述非遗背后蕴含的匠人精神与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他们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学生在通宵达旦剪辑成片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在潜移默化中坚定了文化传承的信念。
工商管理系师生打造非遗文化沉浸式体验空间时,教师结合“贵银、水绣、蜡染”展品设计,讲解非遗技艺承载的乡土情怀与民族智慧,开展“非遗中的思政课”现场教学,让学生明白每一件展品都是传承与创新的结合,都是对家乡文化的深情告白。学生在为游客讲解文化、演示马尾绣技法时,将课程思政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展现职教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与守护,,并登上贵州电视台,成为职业教育“育才反哺乡土”的生动注脚。
依托该育人模式,工商管理系师生成功申报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 ,省级课题3个,省级内涵建设项目3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29项。
“啡尝黔创新创业团队”联合三都村马推出联名款产品的过程,也是课程思政育人的鲜活课堂。从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到营销策划,教师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引导学生分析助农新模式对城乡经济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学生在探索“非遗IP+农产品”路径时,深刻体会到职业技能服务社会的价值,树立起“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的理想信念。
从文化传播到非遗传承,从产品创新到经济赋能,贵州财经职业学院以劳动实践为桥梁,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既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实现知识学习、技能提升与思想成长的多重收获。未来,贵州财经职业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更多师生扎根乡村一线,让职业教育成为助力地方发展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