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新智能正式推出AI应用生成平台“响指”,这是一款彻底面向零基础用户打造的自然语言编程工具,致力于让“人人都能用AI造出自己的APP”。
平台同步上线的“响指创意社区”,还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灵感共享与再创作”的空间。你可以浏览他人的项目、点赞评论,也可以一键再创作,借用已有模版打造自己的版本。不少优质项目已被用于课程教学、亲子互动、日常工具等真实场景,并迈出商业化变现的第一步。在这里,灵感和创意不是停留在脑海,而是被接力、打磨、落地的真实产品。
“我们相信AI编程不该是技术人员的特权,而应成为每个人实现想法的能力。响指的使命,就是让‘不会写代码’不再成为创造的门槛。”海新智能董事长曹凯表示。
“我不是程序员,也没学过写代码,但一直想做一个工具,帮助班里的孩子理解神经网络。”中学科学教师刘婷在内测后表示,“我在响指上输入了一句话:‘我想做一个让孩子理解人工神经网络的网页应用’,它自动生成了一个可视化神经元模型,孩子可以拖动连接、观察反馈。这个过程我几乎没有手动修改,只调整了几个图标和配色。”
不仅是教育场景,响指在健康与家庭关系中也被一些用户用于探索性尝试。“我和我女儿平时情绪交流比较少,我试着在响指上做了一个‘亲子情绪卡片’APP。”用户李晨介绍,“我输入的只是‘我想让妈妈和孩子分别记录自己的情绪,点一下就生成卡片’,结果生成的应用不仅能各自填情绪,还能合成一张‘今天的家庭心情’卡片,我们现在每天都在用。”
为保障可控性,响指支持用户在生成结果基础上进行可视化调试。用户无需进入代码层,仅通过自然语言对话,即可修改按钮逻辑、替换文字内容、调整页面排布,形成“生成 + 微调 +再生成”的创作闭环。
通过这些能力,响指让“0到1”的过程,不再依赖开发经验,也不再是技术人员的专属流程。除了一键生成应用,响指还在打造创意社区。响指构建了一个“创意社区 + 模板共享 + 协作机制”的平台生态体系,帮助用户在陌生的技术场域中快速找到可参考的路径。
在响指看来,技术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不是为了替代人,而是为了赋能人。通过构建这样一个开放、共享的AI原生生态系统,响指希望更多用户能够在这里找到进入创造的入口、借用他人的经验、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