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民生等各项事业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外受众更加渴望了解一个真实和全面发展的中国,我们也更需要在与世界人民的交往中促进我国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获得更为广泛的国际认知。
文化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给我国国际传播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构建新时代国际传播生态体系,有助于提高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助于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形成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
建立“价值传播”理念,打通新时代国际传播任督二脉
价值是文化的内核,文化软实力建设及其提升离不开文化价值的指引与导向。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路径,也是其文化价值的彰显过程。如果说价值传播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功能,那么传播“中国价值”就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发出中国声音,让中国价值走向世界并广泛传播,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既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本质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价值在国内外不能得到广泛认同和有效传播,那么文化软实力就无法形成。因此,要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建立“价值传播”理念。
有用性“价值传播”将打通新时代国际传播任督二脉。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把自己作为新闻媒体机构来看待,较少考虑自己生产的内容有没有受众、受众是否需要、在多大程度上需要,这是传统媒体面临困境的真正原因,何况机构新闻本身所带有的倾向性、片面性以及与受众自身无关联性,甚至大量信息累加所带来的偏差、被选择过的事件等,媒体传达出的世界是被选择过的世界,这让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没有价值。在渠道成为传播资源的时代,传统媒体垄断了内容资源的生产能力,一旦失去了渠道的垄断性之后,大量的内容成为无用信息,生产变得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在海量内容和渠道多元化的环境下,没有必看性将谈不上内容的有用性。
国际传播中的社会性是“价值传播”的决定因素,有了这种社会性,国际传播才能产生传播现象,没有社会性,就很难产生传播现象。我们甚至可以说,人们乐于传播的,并不是新闻本身,而是这些新闻事实中所蕴含的社会价值。新闻传播能否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不仅要看它如何或在多大程度与公众的利益相关联,即具备怎样的社会价值,还要看它能否引起人们的关注,能否契合受众的传播心理需求,或者说,是否易于受众接受。事实,是新闻的生命之源,社会价值则是新闻生命力的决定因素,在新闻实践中,传播媒体代理着大众的话语权,追求社会价值也被认为是媒体与生俱来的属性,同样,准确把握新闻的使用价值,也是媒体尊重受众的必然选择,正确地区分和看待新闻的两种价值,既是新闻选择的依据,也是新闻传播者社会责任的体现。
树立新时代国际传播“能量思维”
宇宙万事万物都是有能量的,我们处在各种各样的能量场中,而一个人与其他人、事、物的能量又会相互因为同频而共振,或因为不同频而相互消耗。
文字,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文字看似轻盈,实则也蕴含着无限的力量与能量。
与能量相关的关键词语是会影响一个人命运走向的,通过传播在世界观上、在商业经营上、在工作创业上都会直接影响事情进程和结果。“能量思维”最容易提升一个人的心理能量,心理能量一旦改善后会给这个人的工作生活和认知带来极大的帮助。国际传播能量思维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升吸引力:改善传播内容的深度,文字将开始有力量、有逻辑、有情绪,吸引力不断放大以至改善传播的“相”,“相”的吸引力很大,这是人类动物属性的底层逻辑。“相”的说法,不是说你长得多么好看,而是“相”呈现的气质。气质的转变反过来让传播的吸引力持续放大。
(二)提升洞察力:当传播的能量发生变化后,读者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对周边事务的理解,对商业上的理解都会非常敏感,而且认知很快归纳成型,洞察得很深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接近真相。
(三)提升决策力:提升传播能量能够提升读者的决策能力。普通人的一生都在和另外的普通人进行决策博弈,也就是说你要和其他人比拼选择的正确率。在传播世界里,提升决策正确率是要持续解决的问题。
国际传播要改变一个人的底层土壤一定是通过“能量思维”改变这个人的能量,国际传播要提升一个人的社会属性一定是通过“能量思维”建立这个人的心理能量,这是纠正一个人洞察真实世界的核心逻辑。通过树立国际传播“能量思维”可以让传播具有让一个人获得属于极少数人才能拥有的“能力”:真实地活出来!
确立新时代国际传播的心锚方程式
每一次传播都应强化内容和读者心智锚点的连接。传播的秘密就是社会化大规模给特定人群种心锚。
心锚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属于条件反射里面的一种形式,是指强烈情感一种强制启动方式,也称经验掣。可以让人身临其境体会到强烈情感与拥有充足资源,可以让人心情畅爽、兴致高昂。是人之内心某一心情与行为某一动作或表情之链接,而产生的条件反射。当条件与反射之链接模式衔接完好后,人之心锚就建立了;如果能够将这一衔接过程重复地使用多次,那么,心锚产生效果会更加明显。
心锚,就是在心中所放的书签一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取用心锚设置时的心理状态。由于心锚可以取出之前有过的心理状态,所以可以用在让一个人在困境时产生更多的选择,举例来说,一个人为自己设下了有信心的心锚(可以在有自己信心十足的时间像李小龙一样摸摸自己的鼻子,这样就设了一个信心的触觉心锚),当他有一天要做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时,就可以再引发出以前所设的这个心锚,这样他做这件事情就会多了一点信心。
在国际传播中要经常使用心锚方程式,一句话、几个字让读者或看、或听、或想,在一眨眼间改变一个人内心里的感觉。这也就是为何一看见国旗,我们便迅速感受到强烈的国家民族情感,因为它上面的颜色及图案跟这种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再比如说到怕上火,你就会立刻联想到王老吉。今年过节不收礼,你也会想到收礼只收脑白金。肾被透支了怎么办?你就会想到某肾宝,心锚运用的好,会产生非常有效的传播效果。
心锚无处不在,可以说“万事万物,皆是心锚”,一个词语,链接着人类的情感,文字成了心锚;一个物品,当人类给它赋予名称、属性以及定义时,也链接了情感,这也是心锚,比如结婚钻戒,如果没有人赋予钻石情感和故事,也只是个透明的石头,所以我们所看所感知的一切都可以通过传播设定心锚。
创立新时代国际传播的信任机制
信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新的全媒体传播生态体系建设要想重新获得话语权,就需要重建社会信任机制,替代或转化原有的价值规则,改进或重构在媒体融合语境下联结社会群体的新价值规则。新的传媒生态体系建设必须在传播活动与民众利益关切上进行权衡,在价值取向上做到“替民众说话,为社会发声”。而在新的国际传播形势下,基于社会阶层分层、利益群体利益诉求不同、群体认知方式不同等因素影响,亟须建立可共享、互通的社会传播信任机制。
最为关键的就是塑造中华文化和文明的传统价值观——中华信义价值观。塑造中华信义价值观在全球先进文化的形象、地位,积极发掘、弘扬中华信义价值观的内涵、路径和表述,科学提升中华信义价值观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此基础上,全面构建中华文化传播信任机制,系统提升国际话语体系中这一关键能力,使之与我国的大国地位相匹配,积极服务于业已踏上新征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有公信力的媒体是社会信任得以传递、扩散的最佳渠道。媒体公信力直接受到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影响,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生态形成有机互动。它的变化又是以社会语境为背景,被人们视为社会信用的感应器。
在这个媒介化时代,媒体早已突破了传播的疆界,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神经系统。媒介公信力就成为社会信任大森林里的一棵信息树。从哲学上看,媒体作为信息流,在社会交往中的特殊位置和关键作用,决定了其自身信任源头的重要意义。因此,创立国际传播信任机制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安身立命的核心竞争力。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讲好中国故事,构建新时代国际传播生态体系,事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良好的国际传播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积淀,需要中国与世界的充分沟通,这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传播规律,协调和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吕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