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印度国防部发文总结了“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计划近期实施与进展情况,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就此撰文分析了印度国防工业国产化的成果。
多措并举为本土国防工业发展
保驾护航1.在政策引领方面,“印度制造”计划力求实现优先本土采办政策。《2020年国防采办规程》(DAP-2020)强调优先从本土供应商采购资本类装备。同时,计划也加强本土采购预算分配,2025~26财年印度国防部为现代化建设预留了11154.4亿卢比预算,其中75%将用于从本土采购。
2.在支持本土企业参与国防领域方面,发起“通过联合行动实现自力更生”倡议。2020年8月,印度国防部国防生产部(DDP)发起“通过联合行动实现自力更生”倡议,旨在促进“自力更生印度”本土化进程,并在2020年9月启动一个名为“创造”(SRIJAN)的本土化门户网站,服务于国防公共部门企业/军种,还提供行业接口,为中小微企业/初创公司/行业提供发展支持以实现进口替代。
为本土国防工业企业提供营商便利性。具体包括:将零部件出口授权的有效期从两年延长至订单完成或部件交付(以较晚者为准);2019年精简《国防产品清单》,减少需生产许可的产品数量;2019年9月取消国防零部件生产许可,以吸引投资;根据1951年《工业(发展与监管)法》,国防许可证有效期从3年延长至15年,可再续展至18年;已向国防领域436家企业颁发700余份工业许可证;建立端到端数字化出口授权系统,2024~25财年发放1500余份授权。
发起MAKE倡议。《国防采办规程(2006)》(DPP-2006)首次引入了MAKE项目,以促进国防部门的自主设计和开发。多年来,通过2016年、2018年和2020年的修订,对其进行了精简,以确保公共和私营企业更快地开发国防设备、系统和组件。MAKE倡议可分为MAKE—I(政府资助)、MAKE—Ⅱ(工业界资助)、MAKE—Ⅲ(通过技术转让实现印度制造)等三类。
此外,2020年9月印度放宽国防领域外国直接投资政策以吸引外资,允许通过自动审批渠道引入最高占比74%的外资,超过74%的部分仍需经政府审批。自2000年4月以来,国防工业累计吸引外资达551.616亿卢比。
3.在鼓励科技创新方面,印度于2018年4月启动“国防卓越创新”计划,旨在吸引中小微企业、初创公司、个人创新者、研发机构和学术界参与到国防领域创新与技术发展中来,并可为其提供最高1500万卢比的资助金。
多元突破彰显本土国防内生力
1. 2024~25财年国防采办合同数量创历史新高
印度国防部在2024~25财年签订了193份国防采办合同,总价值超过了20905亿卢比,几乎是之前最高纪录的两倍。其中177份合同(92%)授予了国内企业,合同总价值达16892.2亿卢比,占合同总额的81%。
近期,印度国防部批准了多项国防采办合同。
(1)今年3月28日,印度国防部与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签署两份合同,以6270亿卢比(不含税)采购了156架(其中印度空军66架,陆军90架)“凶猛”轻型武装直升机。根据合同内容,将于3年后开启交付工作,并在随后5年内完成。
(2)印度国防部与Metrea管理公司签订1架KC-135空中加油机租赁合同,为印度空军和海军飞行员提供空中加油训练。这是印度空军首次采用湿租模式引入加油机,并预计6个月内交付。
2.本土化国防生产激增实施“在印度制造”计划以来,印度本土国防生产能力取得长足进步,国防工业产值在2023~24财年(截至2024年3月31日)实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价值增长,达到创纪录的12743.4亿卢比(149亿美元),较2014~15财年增长174%。具体表现如下:较之前65%~70%国防装备进口相比,发生了重大转变,实现了65%国防装备在印度本土制造;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国防工业基础,加强了本土生产能力。包括16家国防公共部门企业,430多家许可公司和大约16000家中小微企业;私营企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国防总产量占比达到21%;印度计划到2029年实现3万亿卢比的国防产值。
3.国防出口再创新高
2024~25财年印度国防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362.2亿卢比,较2023~24财年(2108.3亿卢比)增长了12.04%,其中私营部门和国防公共部门企业(DPSU)出口分别为1523.3亿卢比和838.9亿卢比,而上一财年分别为1520.9亿卢比和587.4亿卢比,国防公共部门企业增长幅度较大,达到了42.85%。
过去10年,印度在国防出口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
(1)2014~24财年期间国防出口总量为8831.9亿卢比,较2004~2014财年十年间的431.2亿卢比相比,增长了21倍。
(2)出口产品呈多元化局面,包括防弹衣、多尼尔(Do228)飞机、“猎豹”(Chetak)直升机、快速拦截艇和轻型鱼雷。
(3)印度已向100多个国家出口国防装备,美国、法国和亚美尼亚是
2023~24财年的主要买家。
(4)印度计划到2029年实现5000亿卢比的国防出口,巩固其作为全球国防制造中心的地位。
4.建立两条国防工业走廊
截至2025年2月,已在北方邦和泰米尔纳德邦建立了两条国防工业走廊(DIC),在北方邦的阿格拉、阿里格尔、奇特拉库特、詹西、坎普尔和勒克瑙和泰米尔纳德邦的钦奈、哥印拜陀、胡苏尔、塞勒姆和蒂鲁奇拉帕利共计11个节点的投资超过865.8亿卢比,签署了253份谅解备忘录,潜在投资额为5343.9亿卢比。
5.各项计划推进顺利(1)“国防卓越创新”计划方面。2025~26财年,已向“国防卓越创新”计划及其子计划“利用iDEX 开发创新技术”(ADITI)计划拨款44.962亿卢比。截至2025年2月,该计划已发布549项技术需求,吸引619家初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参与,签订430份合同。“利用iDEX 开发创新技术”计划聚焦卫星通信、先进网络技术、自主武器系统、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核技术和水下监视等关键战略技术领域,并可提供最高2.5亿卢比的资助金。截至2025年2月,印度国防部通过“国防卓越创新”计划与初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签订43个项目相关合同,总价值超过240亿卢比。此外,还批准了价值超过150亿卢比的研发项目。
(2)“通过联合行动实现自力更生”倡议方面。截至2025年2月,该网站已列出38000多种可本土化产品,其中14000多种已成功完成本土化。
(3)积极本土化清单(PIL)方面。印度国防生产部(DDP)和军事部(DMA)发布了5份可更换单元(LRU)、组件、子组件、子系统、备件、部件和高端材料的积极本土化清单(PIL)。截至2025年2月,在列出的5500多个项目中,有3000多个项目已经本土化。关键的本土化技术包括火炮、突击步枪、护卫舰、声呐系统、运输机、轻型战斗直升机、雷达、轮式装甲平台、火箭、炸弹、装甲指挥所车辆和装甲推土机。
(4)MAKE倡议方面。截至2025年3月24日,在MAKE倡议下共开展了145个项目,吸引了171家企业参与,包括40个MAKE—I类项目、101个MAKE—Ⅱ类项目和4个MAKE—Ⅲ类项目。
(5)“国防测试基础设施”计划。该计划将为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建立8个测试和认证设施,目前已批准7个测试设施,覆盖无人机系统、电子战、光电技术和通信等领域。
结语
印度在国防生产与出口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标志着其正逐步转型为一个具备自主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军事制造中心。通过实施战略政策干预、扩大国内参与度以及聚焦本土创新,印度已大幅提升了自身国防实力。随着2029年宏伟目标(计划到2029年实现3万亿卢比的国防产值和5000亿卢比的国防出口)的设定,印度正蓄势进一步拓展其全球影响力,在巩固其作为国际防务市场可靠合作伙伴地位的同时,持续增强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