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睿唯安发布2025年3月ESI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福建农林大学以ESI论文总被引270153次、10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2个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跻身前1‰的亮眼成绩,稳居全国“双非”农林高校首位。其中,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数居全国高校第60位,充分彰显出学校强劲的科研实力。这一成就的背后,是该校在基础研究领域持续深耕、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的强力支撑。
以植物学与动物学为例,该学科自2016年首次进入ESI前1%以来,论文数量从423篇跃升至3622篇,被引频次增长近30倍,全球排名提升至第104位。这一跨越式发展离不开该校在植物基因组解析、植物细胞信号传导、动物行为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突破。例如,番茄闭花授粉结构形成的调控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等等。
作为衡量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尺,福建农林大学在《细胞》(Cell)、《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三大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合称CNS)的表现尤为突出。自2015年首次实现CNS论文“零的突破”以来,该校年均至少发表1篇原创性顶刊论文,近十年来累计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CNS论文19篇。其中,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尤为显著,为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等ESI顶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与此同时,学校聚焦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战略,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农业科学学科自2018年进入ESI前1%后,论文数增长近6倍,被引频次突破4万次,全球排名跃居第101位。相关研究成果中,多项原创研究已转化为产业技术,直接服务于现代农业产业链升级。
当前,福建农林大学正以争创全国“双一流”为目标,全面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高能级平台建设与“卡脖子”技术攻关。学校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国家三大科技奖35项,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CNS论文是原始创新的‘风向标’,但我们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科研突破解决实际问题,为国家战略贡献力量。”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尤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