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31日电(吴诗萌)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又称大肠癌)在中国发病率较高,每年新增患者约50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
“目前,大肠癌有多种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中国药科大学上海高博肿瘤医院院长、同济大学东方医院终身教授李进表示, “特别是EGFR单抗,它针对肿瘤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这一关键靶点,显著提升了大肠癌的治疗效果。”据李进介绍,2024年6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的国产EGFR单抗——恩立妥®(通用名:西妥昔单抗β注射液),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打破外企垄断地位 填补近20年无国产药空白
EGFR靶向治疗是一类典型的精准治疗,RAS/BRAF基因未发生突变的患者效果明显更佳,可显著延长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李进介绍,国内出现的第一款治疗结直肠癌的EGFR抗体药物为进口品种爱必妥®(通用名:西妥昔单抗注射液),由德国默克公司开发。2005年在中国上市,为众多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显著的治疗获益。此后近20年,国内无同靶点产品上市。
图:李进教授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
但记者了解到,西妥昔单抗作为进口药物价格较高,且在临床研究中超2%的患者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因此其在中美两国说明书均带有严重不良反应的黑框警告。
全球范围内,同靶点药物也较为稀缺。另一款国外开发的EGFR抗体,海外上市后大规模临床研究并未支持其在疗效或安全性上优于西妥昔单抗,也未在中国上市。临床上,针对这一靶点,我国肿瘤医生多年来除了唯一进口品种,并无其他药物可选。
“研发恩立妥的初心是希望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选择。”据恩立妥®的研制单位,迈博药业CEO王皓博士介绍,该产品的研发历经了近20年。
1998年,迈博团队创立于上海的张江园区内。“当时,自主开发抗体药物在国内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但我们凭借核心骨干在国外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建成了国内第一个能进行抗体药物商业化生产的技术平台”。王皓表示,“我们的研发团队优先考虑了临床需求广泛的产品。结直肠癌作为大癌种,自然成为我们的关注焦点。经过深入调查,我们选择了EGFR抗体药物作为研发方向。”
恩立妥®的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新药研发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在临床试验阶段,更是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
“18年前开发恩立妥时,我们未曾预见到这条路的漫长与曲折。诚然,药物的研发制备非等闲,但真正的考验,却在于如何带领一支年轻的技术团队,携手一家初涉药物开发的生物技术公司,共同跨越市场化的重重难关。”王皓感慨道。
幸运的是,他们适时地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与支持,包括“863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在内的多项基金,尤其是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鼎力相助。
与此同时,恩立妥®的研发也得到了江苏省、泰州市政府一系列促进生物医药创新政策的扶持,为该产品开发构建了一个充满鼓励与机遇的外部环境。作为首个国产自研的结直肠癌EGFR靶向抗体药,恩立妥®的出现填补该领域近20年无国产药的空白,打破外企同靶点产品长期垄断地位,也成为中国制药创新力的新范例。
自主创新凝聚临床研究者汗水与智慧
恩立妥®的成功研发,是中国科学家、药企及临床专家十余年不懈努力的结果。
“让一款从实验室走出来的化合物成为用于患者的药物,真实、科学地搞清楚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难度和挑战是很大的。这就依赖临床研究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做到科学的试验设计及严谨的试验过程。” 恩立妥®的临床主要研究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向记者透露,这款药物是他作为主要研究者完成临床试验上市的第 12 款国产新药。团队共开展了两项三期临床研究,更全面、更系统地展示了西妥昔单抗β对RAS/BRAF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单独应用或与化疗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
图:石远凯教授在为患者开具处方
从2008年由他牵头开始进行西妥昔单抗β临床研究起,石远凯亲身经历了药物从I期到III期临床研究的全过程。产品正式走向临床应用的一刻,他感到非常高兴。“我们在研究过程当中观察到严重输液过敏反应很低,只有0.3%。其他不良反应也均显示安全可控。这证实了西妥昔单抗β的工艺改良确实达到了它的研发目的,就是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恩立妥的研发初衷,便是针对传统EGFR单抗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免疫原性问题。”据王皓介绍,在制备过程中,恩立妥®采用更接近人类蛋白质糖基化模式的新型CHO细胞作为宿主细胞,避免抗体蛋白引起人体超敏反应,进一步提升了药物的安全性。
“国家药监局批准的恩立妥说明书就是不带黑框警告的。我们向WHO和中国药典委申请了西妥昔单抗β作为我们产品的通用名,也获得了批准。”据王皓介绍,黑框警告是药品说明书中用于提示药物存在严重或危及生命副作用的重要标识。无黑框警告的恩立妥®获批上市,无疑将增强国内外患者对国产药物的信心,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惠及民生,引领国产靶向治疗药物新篇章
恩立妥®的出现,是对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可及性问题的有力回应。进口药物即便经过价格谈判后,其高昂的年治疗费用仍高达二十多万元,给医保基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让众多患者望而却步,其中超过半数的患者因经济原因无法获得必要的治疗。恩立妥®的加入,为这一困境带来了转机。
“我们民族制药企业生产的西妥昔单抗β,让靶向药物对中国肠癌患者更加可及。未来如进入医保报销后,将对经济困难的患者,特别是农村低收入人群,提供可靠的帮助。”李进认为,当民族制药企业推出自己的产品后,跨国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可能会适当降低价格,这种市场化的良性价格竞争,有利于患者,也有利益企业不断追求进步和开发新的产品。这将使更多人能够负担起抗肿瘤药物的治疗。
“在当前创新制药领域,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期待我们的民族制药企业能够奋起直追。我们必须要更加努力、付出更多汗水,才能有更多创新产品问世,并力争进入全球领先排行榜。”李进说。
图:工作人员正在迈博药业抗体产业化基地内开展恩立妥生产
图: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恩立妥发货检验
2023年8月,迈博药业与先声药业集团旗下的抗肿瘤创新药公司先声再明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由先声再明负责恩立妥®在中国内地的独家推广。“我们与先声再明携手,对恩立妥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王皓表示,先声再明有较强的商业化能力,有望让这一创新药物迅速惠及广大患者。王皓深知市场的认可与患者的信任源自产品的卓越品质,因此,在保证恩立妥®生产质量的同时,企业已提前布局,扩建了生产线,以确保其市场供应的充足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