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两弹一星”元勋,为了保守国家机密,他隐姓埋名十七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精神。他,就是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一场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举办。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领域首席专家、中国原子能出版社社长王朋为现场450名青少年讲述了王淦昌以身许国的故事。
“王淦昌自幼好学,幼时入读私塾,1916年转入太仓县沙溪小学,13岁到上海就读浦东中学......”王朋讲述王淦昌早期求学故事。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是王淦昌先生最珍贵的品质。1961年,王淦昌更名“王京”,隐姓埋名投身于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极其艰苦的戈壁荒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他的带领下,工作进展很快。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原子弹发展到氢弹,中国仅仅用了2年零8个月。1978年,王淦昌调回北京。17年后,他终于恢复了自己的名字。
“两弹”研制成功后,王淦昌仍继续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王淦昌以极大的热忱推动我国核电的建设,为我国核电事业迈出艰难的第一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王朋的分享,让在场的青少年深刻理解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的爱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的科学精神。活动现场,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像老一辈科学家一样刻苦学习,长大为中国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北京教育科学院通州第一实验小学德育主任张立霞表示,此次活动极富感召力,将“两弹一星”精神化作璀璨星光,照亮青少年成长之路,为学生们树立勤学、创新、奉献的榜样精神与行动指引。深化年轻一代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激励学生们学习和践行科学家精神,树立远大理想。
本次活动是2025年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之一,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开展,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扎实推进教育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北京市科协弘扬科学家精神课程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活动得到了北京市通州区科学技术协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中国原子能出版社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