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的吴江,“热度”攀升,乡村尤甚。随着休闲农业的持续推进,乡村游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眼下,端午小长假临近,乡村游成为不少市民假期游玩的一种新时尚。
葱茏绿树环抱的垂钓体验场、飞禽走兽齐聚的萌宠互动区、果香四溢的蔬果采摘区……在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毗邻太湖之处,一个集垂钓采摘露营为一体的油树下家庭农场、一家遍布奇珍异草的Lulu鲜花农场,动与静之间,使人纵享生态休闲乡村游之趣。
为进一步打响苏州市吴江区“姑苏城外 美美江村”休闲农业品牌,近日,扬子晚报、苏州市吴江区农业农村局“书写‘新江村’ 打卡‘最江南’”融媒体报道组来到了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七都镇农村工作和建设局工作人员金福源表示:“农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游客提供亲子采摘、休闲垂钓、篝火晚会、野外露营等游玩体验活动,并以花兴农开出乡村振兴新‘花’样,真正做到以农带旅、以旅富农。”
乡村游不断升温,新型创意农场打造“旅游+”多产品组合
亲子经济是乡村文旅经济的消费主力军,从传统农场逆袭到“新型创意农场”,需要从美食、娱乐等方面精心打造“旅游+”各种产品组合。走进油树下家庭农场,视野豁然开朗。笔直的小路纵伸而去,道路两旁是一方方澄澈的垂钓鱼塘。
活泼好动的矮脚马、机敏胆小的梅花鹿、姿态优雅的黑天鹅、成群结伴的柯尔鸭……在萌宠互动区,游客既可以享受纵马驰骋的快乐,也可以近距离观察、投喂青山羊、黑兔等小动物。油树下农场负责人崔景良向记者一一介绍着这些长相“出众”的动物们:“这些动物都是国内外的特色品种,外貌上非常有地域特点,对小朋友来说是非常好的亲近自然、拓宽视野的机会。”
油树下还是许多钓鱼“发烧友”的乐园,鱼饵一挂,鱼竿一甩,马扎一坐,在荫凉下静候鱼儿上钩。“我男朋友很喜欢钓鱼,这里坏境很好,鱼塘也够大,我们还会再来体验的。”从姑苏区特意驱车前来垂钓的市民李小妮和她的朋友们一下午收获满满。崔景良介绍,农场有100亩生态养殖鱼塘,目前开发了休闲垂钓和专业竞技区域。每逢周末及节假日,一天能有两三百位钓友前来垂钓,农场附近都停满了车。接下来,农场将不断开发新的垂钓区,希望让更多的游客有机会体验垂钓的乐趣。
“乡味、野趣”是油树下的关键词。晴空万里,绿草如茵,钓场对面是一片露营区。崔景良介绍,这片露天草坪一次可以容纳两百多人,很多家庭聚餐、公司团建都选择来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在这里扎寨露营,悠然地躺在草地上,感受微风拂面的细微,轻嗅花草摇曳的芬芳,与自然零距离接触,尽享慢下来的乡间田园时光。农场还可以提供烧烤设备和食材,让游客在此野炊烧烤、做篝火饭,享受乡野之趣,夜间的“篝火晚会”也给游客带来更多体验。
引入采摘游项目,将“农趣”作为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开发重点
随着“体验”元素在休闲农业产品开发过程中占比重逐渐增大,油树下农场把乡村独有的农耕文化融入农场建设,将“农趣”作为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创新传统农趣设施,引入采摘游项目,让游客及亲子家庭在采摘活动中充分感受乡村休闲旅游的乐趣。
记者了解到,油树下农场新开辟90亩生态果蔬采摘区。锦绣黄桃、白玉枇杷、红美人、红颜草莓等水果,生菜、茼蒿、茄子、甘蓝、白萝卜等50余种蔬菜,让游客在此“月月可赏花、季季可采果”,形成了集果蔬采摘、乡村美食、科普教育、农事体验、农趣娱乐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体验式休闲农业新业态。
“我们希望游客特别是小朋友,在这里亲身观察植物在自然中的生态变化,用心体会自然的神秘,以此感受触手可及的田园生活和乡土滋味,寻回一种简单质朴的快乐。”自然教育专业毕业的“90后”小伙徐浩杰在农场里主要负责研学讲解,他介绍道,农场会不定期邀请中小学生来农场研学体验,为他们讲解果蔬的种植方法和生长特点,并让孩子们当一次“小农夫”,在乡村享受田园自然的同时,也能有更多农事趣味体验,持续推动研学实践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因地制宜发展的“采摘游”不仅满足了市民回归田园、自己动手的游玩体验,更让果蔬身价倍增、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成为近年来吴江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崔景良向记者介绍,农场聘请了农业专家对农产品的种植进行技术指导,同时,优先吸纳附近三十多户农民在农场耕种,不仅提升了周边农户种植水平,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不光是吴江区本地人会来游玩,还有许多跨省市的游客,像吴兴、南浔的游客都会前来体验。”崔景良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油树下农场于今年四月底正式开业,五一假期迎来了旅游高潮,每日游客接待量约3000人,停车场更是“一位难求”,一天的营业额可达六万元左右,实现了在家门口让农民钱包“鼓起来”,生活“甜起来”的愿景。
以花兴农,鲜花经济开出乡村振兴新“花”样
鲜花扮靓的乡村,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记者注意到,在油树下农场,除了有新鲜美味的果蔬,还有各类鲜花争奇斗艳,供游客在此欣赏、品味,放松心情。据金福源介绍,这些花卉全部来源于附近的Lulu鲜花农场,在其带领下,记者前往Lulu鲜花农场探寻“花花世界”的真貌。
一条芳草掩映的曲径通向面朝太湖的Lulu鲜花农场,进门便是满目的清新。翠绿如茵的草地,随风飘荡的藤萝,姹紫嫣红的苗圃……“我喜欢种些小众花,这个是秋樱,那是去年火起来的虎皮百合,这个就是电影《千与千寻》里出现的香豌豆花,是不是很好闻……”农场的创始人朱文琴如数家珍般介绍着农场的花草品类。朱文琴表示,农场的特色就是品类丰富,能够给顾客提供很多鲜花市场和花店没有的小众品种。
穿过藤蔓交织的拱形走廊,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苗床,数十个苗床中种着近千种花苗。除了小众切花品种,记者在农场内见到了茴香、藿香、接骨木等中国传统花草。朱文琴告诉记者,除了自己选种培育之外,还有一部分花苗是她从全国各地的育种者手中购买而来。“上海有一位研发鸢尾杂交的育种者,他今年把一些杂交的品种就交给我来售卖,就是为了更多的人来认识这些小众花。”
目前,Lulu鲜花农场已与上海一家育种基地达成合作,定期为农场提供百合等种球。此外农场还与山东、杭州等地的育种者合作,从而引进芍药、藿香等种类。这既丰富了农场的切花品种,也帮助各地的小众鲜花育种者打开了销路。“一开始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尝试一下,看看有没有小众顾客群体可以接受。通过慢慢摸索,效益还是不错的,有一个广州的粉丝顾客,每周都要买几千元的切花回去装饰房间。”朱文琴表示,自己的客户群体主要以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为主,一年的销售额可达100百万元左右。
“鲜花经济”发挥“美丽效应”,正成为赋能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的新亮点。为了让鲜花持续发力,Lulu鲜花农场不断丰富业态,除向市场出售鲜切花外,农场还设置了鲜花采摘和插花花艺课等多种活动来丰富游客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就聘用了附近的20多位农户帮忙负责日常的种植和除草,共享小鲜花带来的大‘钱’景。”
鲜花经济让群众过上“花”一样的生活,正逐步成为吴江区七都镇助农增收的新亮点。七都镇农村工作和建设局工作人员金福源表示:“将积极探索花卉产业发展新渠道,促进‘花经济’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