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药物相比传统药物更具安全性和稳定性,已上市的16款反义核酸药物中就体现出了上述优势。”4月21日在广州开发区金融工作局在广州科学城会议中心举办的“2023核酸药物产业技术平台项目介绍会”上,锁核苷酸(LNA)创始人、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Jesper Wengel教授现场面对投资者提问,用肯定的语气再次确认了核酸药物的价值。
此刻距离Jesper Wengel教授上次来到广州已有三年多。2019年8月26日,核酸药物Blockmir产业技术平台宣布落户广州开发区,Jesper Wengel教授带着团队和15年研究成果加入广州麦进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这个产业技术平台上“致力于研发一系列核酸类原创新药”。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一家成立才三年多时间的年轻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却能在短时间内成长为“进击的巨人”,博得一众投资者的目光。
“完美药物”之梦
人类与疾病之间的战争,与生俱来,由来已久。有没有一种“完美药物”,指哪就打哪、副作用极小……这是真实存在,抑或只是一个梦想?
三年多前在广州成立的核酸药物Blockmir产业技术平台,它想要做的就是无限接近这个梦想。
在人体疾病相关的致病蛋白中,超过80%的蛋白质不能被目前常规的小分子药物以及生物大分子制剂所靶向,属于不可成药蛋白质靶点。而RNA(核糖核酸)是连接基因与蛋白质的重要桥梁,因此核酸药物不仅不受自身结构制约,能够打破“难以成药性”;还能大幅度扩展靶点范围,打破“不可成药性”。传统药物受限于500个左右可成药基因,而RNA技术可围绕 2000多个已知靶基因开展制药研发。可以说,RNA技术拓宽了人类药物的来源和开发方向,理论上可以抑制任何基因。也就是说,目前尚无药物的遗传疾病和其他难治疾病,都可望通过这一途径找到解决方案。不仅如此,由于blockmir药物通过独特的药物机理,还可以做到“打击精准”,副作用低,“不会伤及无辜”。
许多核酸药物研发中会遇到“传输困难”——药物在血液循环中容易被迅速降解,没法顺利到达细胞质中的作用位点。因此,递送系统技术是保证核酸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但Blockmir可以做到不依赖于递送系统,通过化学修饰就能保持小核酸结构稳定,通过局部注射(中枢神经系统递送)就可以到达作用位点,产生足够药效;而且Blockmir药物系统给药时还能自动靶向肝肾,因此,对于肝肾相关适应症,Blockmir药物不需依赖递送系统。
在项目介绍会现场回答投资者和媒体提问时,作为锁核苷酸之父,Jesper Wengel教授对反义核酸药物给药的精准到达盛赞有加。他说,核酸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不会产生外源蛋白质,其安全性优于常规蛋白类药物;核酸类药物有很强靶向性;核酸类药物分子量小、无免疫原性,不会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一句话,精准打击,副作用小,“这些都被上市的16款反义核酸药物证实了”。另外,他也重申了反义核酸药物不依赖递送系统的优点——在体外不容易降解,这点不输化学药物;而在体内,它更是不容易被RNA酶降解。
赛道领跑之争
自从第一个核酸药物福米韦森钠于1998年上市,近年核酸药物的研发速度也呈加快趋势,多款潜在重磅药物陆续公布了临床数据或获批用于临床治疗。目前,全球获批上市的核酸药物共有16款,包括14款小核酸药物和2款mRNA疫苗。核酸药物研发浪潮已起,核酸药物有望成为继小分子化药和抗体药物后的第三大类型药物。
市场认为,核酸药物的研发周期短和成功率高,也刷新了投资界对传统生物医药产业的印象。不同于小分子药物开发需要大规模化合物筛选,小核酸药物的数字化设计使其早期研发速度更快。临床研发成功率突破性变革。以领先药厂Alnylam为例,其研发项目从1期临床进展到3期临床开发成功率达到59.2%,远高于制药行业平均5.5%的临床开发成功率。
正因如此,目前,核酸药物被公认为对抗肿瘤、老年痴呆、糖尿病等顽疾的“利器”。而且,随着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核酸药物逐渐发挥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此次“2023核酸药物产业技术平台项目介绍会”,也引来大量业界投资者的关注,现场座无虚席。
核酸药物研发的赛道方兴未艾,但赛道上头部公司之争无疑激烈而引人注目。星燧贸迁,在赛道上,从并跑到领跑,究竟凭什么?又到底靠什么?
技术自主是关键。任何新型疗法的发展背后一定伴随着技术的突破,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专利自主,谁就能拥有强大的护城河。此前,苏州某小核酸药厂就因为管线来源于国外生物科技公司授权,递交上市申请时,被监管层质疑其创新能力。相比之下,一些公司的专利自主尤为可贵。例如站在Jesper Wengel院士团队15年研究成果之上,建立于广州开发区的高效的基于Blockmir技术的药物筛选平台,就已形成紧密的专利保护墙。它在欧洲、北美、中国和日本都拥有广泛的专利组合,涵盖整个平台(327个miRNA及其所有mRNA靶点)、第二代修饰模式,以及针对特定靶点的几个单独BlockmiR,还包含一项从带有或不带有共轭的大型文库中筛选Blockmir的方法。多项动物试验已证实了blockmir技术的效果;完成了Blockmir小鼠脑内分布试验,确认了Blockmir药物在大脑内能到达几乎所有部位,能进入多种功能细胞;确认了Blockmir的确能在小鼠体内上调蛋白表达(Aldo A靶点);部分确认了Blockmir药物的半衰期等。2007年至今,国际上不同的课题组都对blockmir技术做过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均被国际上的顶级期刊认可,目前国际累计发表的关的相关文献已经超过了一百多篇。
大型跨国药企也在这条新兴赛道上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除了瞄准核酸药物庞大的市场空间及发展潜力落子布局,还有一些企业积极与核酸领域生物科技公司通过合作研发、权益引进等方式共同驱动核酸领域的发展。与法国药企施维雅达成预付款近200万欧元+3500万欧元合作,被核酸药物原研企业——广州麦进嘉生物科技公司视为里程碑式的合作。据其介绍,合作目前已通过施维雅的中期验收,“施维雅为我们公司提供预付款而且还派技术人员协助我们,加快我们做研发的速度。生物科技初创企业有很多,但是能在初创期就和著名药企达成合作的初创企业是凤毛麟角;这意味着麦进嘉的原研技术,已经得到了法国施维雅的认可”。
行业投资之思
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医药产业是一块必争之地。
目前,中国创新药正处于产业发展鼎盛时期,为了卡住身位,所有投入的资金都是为了寻找到那批能够成长为世界级制药巨头的幸运儿。
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方面的投资之路,风险与收益共存,且需要具备长线投资的耐心、韧性和眼光。大多数投资者仅看到了创新药产业存在的风险,却忽略了这其中蕴含的机会。从人类发展角度,需要有激情的企业和资金以不计回报的姿态投资创新药,否则无人肯冒极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助力创新药发展,但另一方面,从投资者角度来讲,巨额资金奔向不确定而去,按下这个启动键也着实需要勇气。
重视利润的唯结果论,无疑是投资者对公司价值最快捷的分辨手段,但对创新药公司而言却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例如,依靠核心产品的胜利,百济神州2022年的产品营收由6.34亿美元飙升至12.55亿美元,但由于同时还投入超高的研发、营销和管理费用,百济神州最终录得17.9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从传统投资角度来看这明显不划算,但依靠核心产品,百济神州却越来越得到资金的青睐和认可。
医药产业既是国民健康的根基,同时也是大国博弈的命脉,中国医药产业必将大有可为,中国也必将出现一批能够跻身世界前列的医药巨头。在高质量发展的逐梦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秉承“始终不忘初心,永葆一颗匠心”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一丝不苟,沉下心去搞研发;一扫浮躁,静下心来抓品质,这才是核酸药物原研公司应该做的。这是走一条心无旁骛的道路,也是行一段茕茕孑立的旅途;但这也是一次披荆斩棘的冒险,更是一场革故鼎新的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