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梓 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2024级博士生
3月28日,缅甸遭遇里氏7.9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缅甸的灾情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纷纷伸出援手,通过援助物资、派遣救援队等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到救灾当中。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作为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国高度关注缅甸地震灾情,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根据缅方需要提供援助,帮助缅甸人民渡过难关。习近平主席、李强总理向缅甸领导人致慰问电。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缅甸驻华大使丁貌瑞动情地说,中方的迅速帮助和领导人的亲切问候“让缅甸人民深切感受到中国兄弟的胞波情谊,对此深表感谢,铭记在心”。
地震救援首要在于争分夺秒,同“死神”赛跑,在“黄金72小时”内拯救尽可能多的生命。距地震仅18小时,29日凌晨7时,中国云南救援队抵达仰光国际机场,成为抵达缅甸的第一支国际救援队。救援队一行37人携带生命探测仪等先进装备,马不停蹄赶赴受灾严重的内比都开展救援,并于30日凌晨救出首个幸存者。随着29日下午和晚上中国救援队、中国香港救援队相继抵达仰光,30日晚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内比都,震后60小时内,中国政府派出4支官方救援力量共计288人抵缅参与救援,生动诠释“雪中送炭”的理念,中缅同甘共苦的命运共同体精神在此刻进一步具象化。在救援行动中,中国民间力量同样奋勇争先。来自浙江、深圳、上海、湖南等地的10多支民间救援队陆续抵缅开展救援。
在夜以继日、奋不顾身的专业搜救下,中国救援队伍在缅甸已经救出9名幸存者。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缅甸,截至4月11日已交付6批救援物资。这些救援物资包括蚊帐、帐篷、毛毯、饮用水、方便食品、急救包等急需物资。中国红十字会、企业和民众纷纷捐款捐物,深刻展现了中缅民间朴实友好的感情。缅甸领导人敏昂莱2次慰问中国救援队伍,对中国表示感谢,表示中国救援队伍远道而来提供支持,正是两国胞波情谊的生动体现。
地震救援及灾后重建仍在最吃紧的时候,中国及各国正在竭尽所能地开展援助,很多人却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并发出疑问:长期自诩“人道主义卫士”的美国在哪里?
地震发生前,美国国际开发署负责救灾的人道主义事务局被政府效率部裁撤到只剩下78名工作人员。有报道称,美国国际开发署在缅甸特派团共15名官员,其中14名本应负责指导救援资金的官员于今年2月被无限期休假。3名临时从华盛顿、曼谷、马尼拉飞往缅甸救灾的国际开发署工作人员,在缅甸救援时突然收到邮件,得知他们被开除了,简直像是一场玩笑。地震10天后,美国的专业救灾队伍灾难援助响应小组(DART)仍未出现在灾区。英国广播公司批评为“缺乏有意义的响应”。
直至地震过去2天后的3月30日,美国驻缅甸大使馆才宣布提供200万美元的援助,并称“已经部署救援人员”,这一迟缓且微弱的援助令许多对美国人道主义行动抱有期待的民众失望。4月3日,美国在“四边机制”下,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一道对缅地震救援发表联合声明,“承诺”提供“总计超过”2000万美元的救援物资。“四边机制”始于2004年,原本是为应对印度洋海啸而成立,但是到后来逐渐变味,成为美国纠集盟伴遏制中国的平台。这么一个草台班子,能否重拾救灾初心,恐怕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最近几天,美国更是又跟忙于救灾的缅甸人民玩了一把“黑色幽默”。在特朗普的无差别关税战中,深陷地震灾情的缅甸也被加征了44%的关税,无异于在灾情之上雪上加霜。
纽约大学法学院的智库“正义安全”沮丧地承认,“美国在缅甸救援早期响应中的缺席”是“道德和战略上的失败”。《纽约时报》指责美国政府内耗导致无法援缅,美国这个所谓的“过去对外援助的领导者”,如今反应迟缓。
笔者长期研究和关注美国,个人感觉似乎有必要为美国“辩护”一句:美国消极救援或许不是刻意针对缅甸,而是早已成为常态。君不见2024年席卷佛罗里达、佐治亚州的“海伦娜”飓风和2025年1月肆虐加州洛杉矶的山火,美国当局的救灾努力堪称迟缓。对自己国民尚且如此,对他国民众的不屑一顾,可能也在意料之中了。
回过头来看,作为普通的地球人,从缅甸地震中能深刻体会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和渺小。面对自然灾害,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人能够独善其身,无论承认不承认,人类早已是命运与共。在中国对缅甸无私的援助中,我们看到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看到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更看到中国自觉把自身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大国胸怀和历史担当。反观美国,在人类社会急需团结一致应对种种挑战的今天,美国反其道而行之,推行“美国优先”,不惜“退群毁约”,拒绝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又在经济等领域推行“脱钩断链”、“小院高墙”,挥舞关税大棒,强化自我封闭,种种言行都同一个大国应有的样子相去甚远。
快速有力的中国救援、迟缓无力的美国救援,反映了两国的巨大差异,更体现了对人类前途命运的不同抉择。正如缅甸各界评价,中国快速、高效的救援展现了国家实力,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和担当。美国则乱象百出,只能说,令人失望。也许在未来,这会成为“新常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