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辽宁分行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创新实施“阳光办贷”工程,实现办贷人员、办贷条件、办贷过程、办贷结果、办贷监督五个“阳光”,打造农行辽宁分行服务乡村振兴品牌形象。
截至今年3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达2376亿元,实体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制造业、绿色、普惠、科创、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贷款投放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县域贷款贷款854.82亿元,较年初增加89.09亿元,涉农贷款余额442.85亿元,较年初增加28.58亿元。
自“阳光办贷”工程启动以来,沈阳分行实现农户贷款投放15.82亿元。5月末余额达15.1亿元,累计支持4240名农户实现融资需求。
叶茂台镇是花生之乡,每年以大量种植、收购花生为主,但因为花生链产业规模较大,许多农户自有资金不充足。农户冯荣芝从事花生收购及加工行业已17年,于2022年4月成立法库县叶茂台镇秋实花生米业,每年收购花生可达1000万斤,每年资金周转约220万元。在冯荣芝急需信贷资金之际,她通过“阳光办贷”宣传初步了解到农业银行的贷款产品,主动联系客户经理并最终成功贷款100万元。“农行沈阳分行法库支行的贷款真是雪中送炭,解决了我们面临的资金难题。”冯荣芝说。
据了解,农业银行沈阳法库县支行成立了“阳光办贷”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定推进时间表和工作任务清单,有序推进“阳光办贷”工程实施工作。
农行辽宁省分行坚持优化贷款流程,整合线上、线下渠道,缩短办贷时间,提升调查、审查、审批效率,对原来的贷款平均流转时间进行压缩。
朱长江种植水稻已有10多年的时间。今年水稻长势良好,市场需求量大,朱长江在扩大规模的同时遇见了资金难题。在了解到客户金融需求后,铁岭分行开原支行第一时间与农担公司进行协调。经过该行的积极推进,仅用了8天的时间就为客户成功放款200万元。
铁岭市开原市业民镇三寨子村肉牛养殖户方兴旭,现有存栏160余头。虽然今年以来,肉牛单价有所下降,但方兴旭还是看好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前景,决定承包业民镇当地政府修建的肉牛养殖专业圈舍,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专业化养殖能力。由于现有资金较为紧张,从未申请过贷款的方兴旭决定向银行申请贷款。铁岭分行开原支行了解到客户各项生产经营符合该行信贷支持准入政策后,第一时间为其进行资料收集并建档,同时协调担保公司及时跟进对接,仅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帮客户申请到150万元贷款,用于养殖规模的扩增。不仅如此,铁岭分行开原支行还邀请客户填写“阳光办贷”监督卡,对客户贷款资金使用进行温馨提示,畅通省市支三级行业务部门及纪检部门监督举报电话,提升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的公开性、透明度,真正做到“阳光办贷”。
通过农行“阳光办贷”获得金融支撑的还有阜新市阜蒙县大巴镇助力嘎尺村农户李忠文。
李忠文从事花生收购和肉牛养殖多年,以花生收购和肉牛养殖为主。为了扩大收购规模,2022年11月,在农行阜蒙县支行大巴分理处申请了30万元“惠农e贷”,同时享受普惠政策,年利率为3.95%。贷款发放后,他主要用于收购花生米近6万斤,扩大收购规模来增加收入。农户贷款额度的增加,得益于农行辽宁分行创新开展的“阳光办贷”工程。
据悉,为深入推进“阳光办贷”工程,农行辽宁分行出台一组政策,加强乡村振兴政策和资源保障;推广一批产品,满足客户全方位金融服务需求;建立一套机制,构建全新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一支队伍,打造“雷锋”式客户经理“铁军”;开发一个系统,进一步改善客户办贷体验。
目前农行辽宁分行“阳光办贷”客户服务系统已更新到2.0版本,涵盖农户、个贷、普惠业务,“阳光办贷”工程得到了地方政府、企业、农户的一致好评。农行辽宁分行对接辽宁省全面振兴三年行动,出台了23条具体支持措施。构建物理网点、自助银行、惠农通服务点、手机银行、流动金融服务和外呼远程银行“六位一体”渠道体系,延伸农村服务渠道。支持数字乡村建设,推广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等提供信息化工具和载体。
下一步,农行辽宁省分行将继续坚守服务“三农”定位,加大“阳光办贷”工程推广实施力度,逐步完善体制机制、丰富服务功能、扩大业务覆盖,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战略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