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16家博物馆云端接力展示馆藏】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值此全球博物馆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秉持携手共进、协商对话、共赢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起全球在线接力活动倡议,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级博物馆的馆长将在线介绍本馆馆藏特色和馆藏珍品,以接力的方式带领中外公众“走进”文化宝库,在云端共享人类文明精髓。此次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主题为“手拉手:我们与你同在”,活动将从中国国家博物馆启程,参与的博物馆将依次接力,平均每天两家博物馆直播,每馆专场时间为1小时。活动开幕式于9月6日20:00线上直播,国博专场时间为9月6日20:30。
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金鹰美术馆即将亮相】9月26日,南京新晋地标金鹰美术馆将带着“全景”和“对流”两个预热展览项目正式对外开放,观众可登上位于金鹰世界大厦A座52层的美术馆,俯瞰整个南京城。此外,11月11日,金鹰美术馆将正式推出首个大展,同时金鹰美术馆的主展馆——高达13米的”中央展厅"也将亮相。日前,金鹰美术馆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致谢发布会。金鹰美术馆馆长卞卡就美术馆的定位理念进行了阐释,并介绍了美术馆的未来展览规划:“金鹰美术馆从提案规划到今年落成已有近十年,项目筹建过程充分注入美术馆的在地性研究,为南京艺术生态带来了新的活力,让南京这样的新一线城市也能看到全国当代艺术最前瞻性的内容。”同时,卞卡也发布了金鹰美术馆下半年的展览项目计划。美术馆立志打造一座空中全艺术平台。未来,金鹰美术馆将在52层的高空为公众带来更全面、更丰富的综合艺术形态。
金鹰美术馆效果图(图片来源:博物馆头条)
【首家辽西走廊博物馆成立】9月5日,辽宁省锦州市辽西走廊博物馆在渤海大学内成立。据了解,辽西走廊博物馆隶属于渤海大学,分为“辽西走廊历史文化厅”和“辽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厅”两个专题展厅,是全面展示辽西走廊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围绕“辽西走廊”成立的博物馆。
【法国政府拨款6.14亿欧元救济遗产与博物馆事业】9月3日,法国文化部宣布,政府将以6.14亿欧元的直接援助款支持遗产和博物馆事业。法国政府公布的1000亿欧元重振计划中,有20亿欧元将被用于文化领域,此次博物馆事业得到的援助是其中一部分。法国文化部指出,2009年的文化重振计划仅拨款1亿欧元,且仅用于保护古迹。此次拨款中的2.8亿欧元将被用于古迹保护,以便保存有关的手艺和专门技能,且其中的8000万欧元将被专门用于保护法国各地的大教堂。拨款中的3.34亿欧元将被用于重启卢浮宫博物馆、凡尔赛宫、奥赛博物馆、蓬皮杜中心等大型文化遗产机构的运作,以便其渡过参观人数不足带来的难关。
STEPHANE DE SAKUTIN / AFP
【中国】中国丝绸博物馆:“巴黎世家:型风塑尚”(Balenciaga: Shaping Fashion)展自2017年在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简称V&A博物馆)首次展出,后在美国、澳大利亚继续巡展,最后一站来到了中国,于9月4日在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分为“遇见大师”“高定工坊”“会客沙龙”“百态客人”和“传奇延续”五个单元,展品主要来自于V&A博物馆,展品年代集中于1950至1960年代。展览带观众领略巴黎世家杰出的精致工艺和其对于高定时装和高街时尚延续至今的强大影响力。展览持续至11月15日。
“巴黎世家:型风塑尚”展览海报(图片来源:中国丝绸博物馆)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中国丝绸博物馆)
【中国】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9月1日—9月20日,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典藏部主办的“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系列展之四”开展。展览选取了美术馆馆藏的58幅作品,它们出自南艺历史上十二位名家名师之手,包括刘海粟、黄宾虹、朱屺嶦、潘天寿、王个簃、谢海燕、陈大羽、罗尗子、张文俊、苏天赐、沈涛、方骏等。展览第一部分于四展厅陈列了南京艺术学院创始人刘海粟先生的个人书画和油画作品共计20幅,第二部分于二展厅展示了黄宾虹、朱屺瞻、潘天寿等名师作品共计38幅。根据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目前仅对校内师生开放,社会观众可于线上观赏部分展出作品。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系列展之四”海报(图片来源: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黄山云海》/刘海粟/八十年代(图片来源: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中国】浙江美术馆:9月10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美术馆、大运河浙江段美术馆联盟承办的“浙江风采——决胜全面小康”全省美术作品展将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70位作者的70件(组)作品,参展作者有美术院校的教师,美术馆、画院的专业画家,更不乏来自基层的本土艺术家,他们深入基层,用心灵触碰生活,或寓情于画或托物言志,分别运用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等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描绘着家乡的巨大变化。展览将持续至9月24日。
“浙江风采——决胜全面小康”全省美术作品展海报(图片来源:浙江美术馆)
【中国】辽宁省博物馆:9月5日,由辽宁省博物馆主办的“文·物——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展”于该馆开展。展览共分为“庙堂知重器”和“檐下看寻常”两个单元,以辽宁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主,选取代表庙堂之高和生活之美的鼎、罍、爵、戈、砖瓦、砚、洗、炉、灯等各类文物108件,包括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象牙器、丝织品等品类。展览将古典文学中的诗词、成语与古代文物结合作为展览主线,从文物与诗词、成语等之间的关联入手,通过十个不同主题的课程内容将文物与诗词、成语等文字内容融合,实现“展教合一”。
“文·物——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展”海报(图片来源:辽宁省博物馆)
【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达·芬奇逝世500年纪念展 “梦的实现(夢の実現)” 正在进行。文艺复兴巨匠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虽然留下了《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举世闻名的作品,但他在67年的人生中创作的作品得以留下的却惊人的少,现存绘画仅有16件,且其中多数未完成或缺失,完整传世的只有4件。在达·芬奇逝世500年后的2019年,东京造形大学发起了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最新研究与VR技术还原达·芬奇未完成作品的项目。出于用500年后的现代技术实现当时技术无法实现的发明的愿望,在著名达·芬奇研究者池上英洋教授及其他大学教师的指导下,约100名学生和毕业生参与该项目,对未着色作品进行着色,依照科学根据复原消失的部分,终于将达芬奇的全部16幅绘画复原到完成状态。尚未完成的青铜骑马像、设想中的巨大建筑物、用当时的技术无法实现的工学发明等也通过缩小模型和3DCG等实现了。此外,VR空间再现让观众能够“进入”《最后的晚餐》中的绘画空间,也可以“体验”达·芬奇设计的机器,这些都是世界上的第一次尝试。东京富士美术馆协助了该复原项目,并在此展中特别展出《塔沃拉·多利亚(Tavola Doria)》的原作,同时还将展出该项目制作的世界上首次复原的达·芬奇作品约30件。展览将持续至11月29日。
“梦的实现(夢の実現)”展览海报 © Tokyo Fuji Art Museum
【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名家大讲堂开幕】9月6日—9月9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国际图书节组委会承办的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名家大讲堂将在北京图书大厦隆重举办。活动围绕“重塑生活,从阅读开始”主题,邀请王蒙、单霁翔、马未都等一线作家、学者开办十余场主题讲座。届时,作家王蒙、徐则臣等分别从文学创作与时代关系,文学与个人命运相结合的角度畅谈新时代的文学;文化学者单霁翔、马未都、蒙曼、张宏杰、张颐武等分别从历史、传统文化、诗词鉴赏等多方面阐述书籍能带给人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和人生智慧;经济学家朱宁教授、京味作家刘一达、青年作家李尚龙、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奕丹等嘉宾分别从各自领域介绍书籍蕴含的知识和滋养心灵的力量。观众可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收看。
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名家大讲堂海报(图片来源:北京发布)
【浙江美术馆将举办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专题学术讲坛】9月7日19:00,浙江美术馆将举办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专题“观物: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与研究”系列学术讲坛之“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笔下的画外音”。该系列学术讲坛是2020年浙江美术馆重磅推出的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专题系列学术计划,由浙江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共同主办,从同期举办的齐白石、黄宾虹、吴茀之、张书旂、汪曾祺等具体展览出发,对中国传统迄今的花鸟画创作与理论研究进行深入探究,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邀请三十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齐聚观物,讨论花鸟画的创作及其相关研究,思考与花鸟画密切相关的哲学、美学以及文学等领域的问题。本次讲座主题为“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笔下的画外音”,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雪杉主讲,届时观众可通过线上方式进行观看。
“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笔下的画外音”讲座海报(图片来源:浙江美术馆)
【长沙博物馆“‘星城话’辽瓷趣味青少年课程”将开课】9月12日 10:00—11:30,“星城话‘辽瓷’——大同地区辽代瓷器欣赏”课程将在长沙博物馆开展。活动将带领12组亲子家庭了解辽代西京大同的历史背景,欣赏辽代的瓷器,并动手体验辽代典型陶瓷纹饰的呈现。有意者可通过扫码方式参与报名。
【中国雕塑博物馆与大同古城地质博物馆合作签订仪式】9月4日,中国雕塑博物馆与大同古城地质博物馆举办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签订仪式。两馆基于良好的信任和双方长远的发展战略,经多次讨论、研究共同决定:在藏品征集、陈列展览、制度建设、社会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实习、人才培养、发展战略、文创开发等领域开展密切的交流合作,以发挥双方优势、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目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双边合作,盘活两馆文博资源,共同打造“产、学、研、创、扶”合作大平台。双方秉承整合资源、协同发展的原则,通过两馆间长效合作机制的建立,形成沟通、互助联盟,在共赢的基础上扩大双方在文博行业的影响力,结成深度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
【真珠舍利宝幢 苏州博物馆藏】真珠舍利宝幢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制作完成的一件珍贵的佛教艺术品,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真珠舍利宝幢造型之优美、选材之名贵、工艺之精巧都是举世罕见的。它综合了当时木雕、描金、玉雕、串珠以及金银细工等专业技术,整个宝幢用了珍珠四万余颗,凝聚了许多能工巧匠的智慧与心血。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根据佛教典籍中的记载而发挥了高度丰富的想象力,设计了一个超凡脱俗庄严华贵的佛国世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国宝级佛教艺术珍品。
请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总策划:孙巍、李万万、陈立群
项目管理:高振华、马琳、倪悦洋
新闻编辑:韩一、刘诗婷、胡甜甜
创意总监:蒋杰、包佩佩、杨陈思婕
编辑助理:陈瑶瑶、李墁、裴冰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