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联合主办,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和中国和平出版社承办的“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是我们继“未来讲堂——名家诵读赏析经典古诗词”活动之后,为广大青少年精心准备的又一份国学大礼。
活动邀请了十余位专家学者撰稿,百名演播艺术家、广播电视主持人、表演艺术家献声,用生动的文字、美好的声音,为青少年朋友献上中国式的成长滋养与青春陪伴。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词作者:刘克庄
撰稿:江合友
诵读赏析:冉迪
风高浪快,
万里骑蟾背。
曾识姮娥真体态,
素面元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
俯看积气蒙蒙。
醉里偶摇桂树,
人间唤作凉风。
·点击收看·
【赏析】
这首词驰骋想象,畅游月宫,极富浪漫主义乐彩,同时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寄寓其中。
刘克庄(公元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今福建莆田人。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因荫庇入仕,为将仕郎,历任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帅司参议官、枢密院编修官等职。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建宁府知府。其词风受辛弃疾影响,多抒发爱国情怀,风格雄豪奔放,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别调》等传世。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兴起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此调共三体,其中正体为双调四十六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四仄韵;下片四句二十四字,三平韵,是为平仄韵转换格。此调在兴起之初,内容多为抒发相思恋情,具有五代词的特点,入宋后,题材不断扩大,涵盖家国情怀、个人情志、生活趣味等多种内容。
这首词驰骋想象,畅游月宫,极富浪漫主义乐彩,同时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寄寓其中。
上片写御风万里,飞向月宫。“风高浪快”,形容飞行速度极快;“万里骑蟾背”,蟾蜍指代月宫,飞过万里之遥,骑蟾背则表示已抵达月宫。词人纵横驰骋,跨云骑风,遨游星月之间。后二句“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曾”字甚奇,意思是这并非词人首次造访月宫,嫦娥仙子已然是旧相识了。“素面元无粉黛”一语双关,一方面形容嫦娥体态,娇俏美丽,素颜不施粉黛;另一方面形容月色皓然,冰清玉洁。
下片写身在月宫,心系人间。前二句“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游历月宫,看见银色的宫殿,珠玉满堂,于此处俯瞰世间,浑然不清,只见尘雾蒙蒙。“积气”,化用《列子·天瑞篇》“天,积气耳”句来。说明身居天上,俯望人间,如此遥远。结二句“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是全篇用力所在,亮出写作主旨。词人身在月宫,心系人间,醉中偶然摇动月宫桂树,在人间便成凉风,可解百姓暑热。如果把月宫看作朝廷的象征,那么词人其实是梦想身居庙堂,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有所作为,造福万民,为人间带来“凉风”。
这首词对遨游月宫的想象,有从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中脱胎的痕迹,但落脚点显然不同。苏轼写对人间悲欢离合的慨叹和思考,刘克庄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心系天下苍生的襟抱,而豪放的风格和浪漫的情怀,则一脉相承,可谓各擅胜场。
撰稿:江合友,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著有《明清词谱史》《宋代文学概要》等,出版自作诗词《白石簃词稿》《萸轩词存》,主编《清代词谱丛刊》。
诵读赏析:冉迪,北京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播音朗诵专家团成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
主创人员名单
总策划:沈蓓莉、范卫平
策划:黄炜、陈爱民、黎刚、孙巍、王秋、李秀磊、林云
统筹:胡银芳、高建荣、毛蓉蓉、常烨
撰稿:王贺、冯倾城、刘先琴、江合友、李让眉、李彤、张石、肖亚男、陈才智、陈骥、胡晨曦、黄文静、蒙曼、路英勇、樊令(按姓氏笔画为序)
监制:钱宇、刘莹、王洋、杨隽、张宝玉
多媒体公众号主编:洪博
融媒体:白钢、天时、雷杨、马鹏、宋扬、朱伟雄、高磊、李林、权敬、刘强、陈静、徐林、常炯辉、黄俊
文字编辑:张冉、高玮齐、王雅卿
美术编辑:孙文君
音视频制作:北京京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