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王朝炜、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张云泽、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赵锴一同接受了《星火对话》栏目专访。他们围绕新质生产力进行探讨并结合专业领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我国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作了全局部署。新质生产力的构建与提升具有具体性,例如针对数字产业、绿色产业等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而对生产资料的认知也超越了物质资料,还有基于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无形生产资料,例如数据要素,通过数据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造新产业新模式,实现增倍效应。可以说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紧密相关,新质生产力为数字经济的发展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推动作用。
新质生产力的技术转换促进制造业数字技术演进发展
数字经济发展的特点总结为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智慧化。网络化涵盖通信、应用网络和物联网建设,达成人与人、服务间的互联;平台化构建政府、社会服务与产业平台,实现网络互联与资源共享;智能化促进设备智能和对象学习;智慧化则借助数据技术挖掘规律并提升数据价值。随着数字经济稳步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在不断变化。
新质生产力的技术范式转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具有系统性、渐进性、多元性等典型特征,其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深远影响,也对制度框架的调整提出多方面要求。技术范式转换的系统性,促使构建新制度体系,推动核心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推广,完善与之配套的管理与生产销售模式。渐进性则要求在前期注重核心层制度安排的突击演进,培育有竞争力的创新主体,以点带面实现制度体系重塑。技术范式转换的多元性,使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创新发展战略。
技术与制度协同演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新技术范式下,需从制度变革入手适应技术范式转换,以推动制造业规模增长和转型。首先,调整产业政策取向,注重功能性,扶持和引导创新,完善激励机制,解决前沿技术和新兴技术攻坚及商业化问题。其次,加快数字技术底层逻辑的制度变革,推动技术融合,更新思维方式和方法体系。强化竞争导向的市场化制度改革,优化外部环境,完善机制,降低成本,宣传创新创业精神。侧重促进协同创新的制度创新,构建创新网络,发挥协同创新效应,强化要素支撑,协调利益,破解困境。最后,聚焦企业内部制度变革,提升动态能力,使其适应技术变革需求,摆脱路径依赖,合理分配资源,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新技术范式改变合作边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创新转变,制造业企业应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机制促进数字经济变革转型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标准,是对现有产业结构、要素配比和整体布局调整的标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不仅需要颠覆式的创新活动,例如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加快推进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也不能放弃对现有产业的渐进式创新,要积极协调现有产业结构的逐步转型,逐步淘汰资源消耗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低,价值链价值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和布局不匹配的产业、企业和产品。
在此大背景下,数字技术无疑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技术。与传统产业相比,数字经济的创新呈现出创新频率高、影响大、覆盖范围广的特点。传统产业技术突变少,数字技术使各产业产生颠覆性变革,此为创新频率高;数字技术是通用目的技术,能在多领域广泛应用,改变产品形态等,此为影响大;颠覆性创新不仅来自行业内部,还常跨界竞争,形成降维打击,此为覆盖范围广。
相较之下,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突变少,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在位者领先地位难撼动,新企业和地区进入壁垒高。而数字经济领域颠覆性创新不断,技术和商业模式发展方向难预测,在位企业不具明显优势,战略刚性使其对新技术变革反应迟钝。这种传统企业的后期劣势就为新兴产业发展,弯道超车,和传统企业升级,重焕活力提供了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判断标准和具体实施路径。
具体来讲,在数字经济领域不断涌现的颠覆性创新为新动能的发展创造了机会。新技术推动新产业诞生,如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催生新模式,如电商和网约车等成为新产业;新技术还能赋能传统产业,实现升级。当新技术与市场需求契合,进入商业化产业化阶段后,企业可借助数字化平台,发挥各种经济模式的优势,实现超速成长。巨大的人口规模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要快速扩大用户基础,形成网络价值优势。当初创数字经济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领先企业后,“蒲公英效应”会发挥作用,其将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好条件,促进更多初创企业发展,使地区成为数字经济集聚地。
新质生产力多层次支撑“数实融合”高质量、深程度发展
数据作为新质生产力,已深度融入企业各环节,改变着生产和管理方式,其核心地位不言而喻,为推动“数实融合”,需构建完善的数据要素体系。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改革是必要条件,加快市场化改革,能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此,要加快数据确权,明确权利、义务和责任,解决权属问题,鼓励地方探索确权方案;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大市场体系,促进共享共用,建立高效配置新格局;合理规划数据运营管理,明确职责分工。
“数实融合”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方位数字深度融合。认识到数字产业化的重要意义,打造数字产业化项目和“专精特新”企业,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同时,发挥产业数字化的主阵地作用,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统一标准“企业云”,推动企业提升数字化能力,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实融合提供基础支撑。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建立和完善各类新型基础设施,实现重塑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释放实体经济价值创造效应。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数实融合提供动力支撑。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创新驱动要求融合数字技术进行自主创新,协调发展则要优化算力算法布局,绿色发展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开放发展打破限制提升水平和质量,共享发展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分类搭建数字平台,为数实融合提供组织支撑。作为新型市场组织形式,数字平台可丰富组织形式、提高匹配效率,打破时空限制。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其能提供安全支撑。作为“链网融合”的中台组织,可提供一体化、智慧化的供应链服务,促进产品与要素自由流动。提升算力、优化算法,为数实融合提供技术支撑。算力决定数据处理能力,算法决定规律发现等能力,它们支撑数据处理速度和传播效率,确保精确性和呈现效果,同时也需要根据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动态调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
新质生产力提升与数字经济发展的高效结合具有紧迫性,部分行业和企业也会经历转型期的阵痛,但是无论从上级政府和管理部门,或是下到企业和经营个体,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提升是近期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这是不可回避的历史机遇,也是对传统格局的重大挑战,唯有解放思想、沉着应对,上下一心,才能谱写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