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金融服务专题活动期间,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行,国内外金融机构负责人与金融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金融助力共同富裕、数字化驱动金融变革、金融风险应对与投资新机遇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本届论坛形式更加多样,创新设计了“深化ESG理念 探路可持续发展:中英对话经济发展新动能”圆桌对话环节,深度交流ESG领域的国际实践经验,拓展中英绿色金融合作新领域,带来了一场具有国际水准和市场前瞻性的思想盛宴。
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自2005年创办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八届,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宣介平台、国际金融前沿热点的交流平台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展示平台。本次论坛以“守正创新 开放引领——全球经济重塑与金融业变革”为主题,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证监局、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府主办,英国政府、英中贸易协会联合主办。论坛还得到了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别支持。
论坛全体大会就主题“守正创新 开放引领——全球经济重塑与金融业变革”展开深入交流讨论。
北京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表示,目前,北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持续提升,北京的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的低位,上半年各类企业直接融资居全国首位。面向未来,北京市将持续深化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更多的区域金融合作在京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周亮表示,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金融监管总局将着力准备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规则标准。二是创新产品服务。三是强化风险管理。四是完善日常监管。五是推进国际合作。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律师焦津洪表示,提振投资者信心,要靠完善的法治、严格的监管执法和健全的投资者保护。通过加强监管执法,推动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及时清除市场里面的坏鸡蛋和害群之马,维护市场秩序。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表示,中国近年来金融业开放水平排名提升较快。同时,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交易货币和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下一步,在推动金融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形成系统性、制度性的开放局面。二是优化营商环境。三是确保金融管理能力与开放水平相匹配。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薇表示,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稳定性和韧性不断增强,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初步统计2023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我国经常账户的顺差1468亿美元,处于历史同期的高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是1.7%,继续处于合理均衡的区间。
英中贸易协会会长、前英国财政部国务大臣Lord Sassoon表示,在过去的十年,伦敦和中国一直在协作,共同探索了很多的金融项目。伦敦现在是在大中华之外最大的人民币交易中心,并且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李文红主持。
围绕着“新经济、新机遇:中国式现代化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议题,全体大会二环节上的学界、金融机构纷纷建言献策,多位资深业内人士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给出了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第一,应对供给侧,应该营造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第二,应认识到传统宏观经济刺激手段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第三,为了提高经济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制度改革仍然需要推进。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伟武表示,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要紧跟国家战略,落实好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强化创新驱动,培育数字动能,支持绿色发展,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刘洪表示,着力探索金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路径,当前应聚焦五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支持粮食稳产保供,守住端牢中国“饭碗”底线;二是服务现代农业产业“链式”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三是发挥好金融的“桥梁”作用,助力涉农“产业-科技-金融”良性循环;四是创新服务农村绿色低碳转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五是推动农村普惠金融扩面升级,促进小农户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效衔接。
英国商业贸易部国务大臣Lord Johnson表示,英国政府欢迎金融机构对于两国经济以及对于世界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英国的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的企业融资也非常有利,沪伦通和伦敦深圳的股票互联互通可以让投资者直接进入全球的市场,目前英国中国上市企业融资50亿英镑,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投资。“欢迎中国的投资者来到英国进行投资。”
交通银行副行长郝成表示,交通银行将科技金融作为着力打造的四大业务特色之一,主动服务国家重点区域,发挥金融控股集团多牌照优势,并在设立“科创基金”、参与投贷联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不断升级金融服务。针对科技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特点,交通银行通过“商行+投行”“境内+境外”“融资+融智”“股+债+贷”等综合服务,为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支持。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表示,在帮助中国企业发掘更多的海外新机遇方面,汇丰有三方面想法:第一、金融数字化;第二、支持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第三、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未来,汇丰会继续发挥好金融桥梁的作用,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寿险公司党委书记利明光表示,金融保险业要履行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必须心怀“国之大者”,把自身改革发展融入到国家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领域。就保险业而言,就是要坚持“保险姓保”,进一步发挥核心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力度,深度融入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副总裁才智伟表示,新阶段的保险业要在以下方面重点突破:一是改进商业模式。二是推进科技赋能。三是强化风险管理。四是更好地发挥保险资金作用。
在全体大会三的“深化ESG理念 探路可持续发展:中英对话经济发展新动能”对话环环节,针对时下热门的ESG问题开辟了专题讨论。
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对商业银行来讲,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做好资金和实体产业的连接的作用,需要深化以ESG理念为核心的一种良性循环的模式,在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的同时,也发挥好引领的作用,推动整个实体经济转型。商业银行一定要首先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将ESG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核心价值,融入到整体的规划当中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愿景,构建有利于持续发展的这种组织架构和政策体系。
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胡昌苗表示,建设银行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国有银行,很多投资者是境外的投资者,其中大概四五百亿的股份是掌握在坚持ESG投资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机构投资者手里,做好ESG管理、推动ESG治理、做好ESG方面的披露,对建设银行来说既是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投资者的要求。
中国邮储银行副行长徐学明表示,ESG理念倡导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也倡导社会公平,其内涵和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是高度契合的。发展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可持续金融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三是可持续金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全球高级合伙人Adrian Cartwright表示,私人资本非常关键,有了私人资本,才能实现中国和英国确定的相应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的资本,体量非常大。私人资本在这种情况下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可以确保这些非常重要的目标能够得到实现。
励正集团亚太区总裁Kerrigan Procter表示,励正集团一直以来很重视ESG,公司是专注养老金资产管理和保险的公司。在ESG挑战方面,首先,ESG的政策框架、数据、披露、绿色分类都要保持一致性。另外,各国都需要努力和保持对话。应继续支持公司在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方面的共同要求。支持跨境投资,支持低碳转型。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利用科技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施罗德投资集团中国事务主席Sebastian Wood表示,要推动创新,要多方共同努力,尤其是在可持续性和气候这两个领域更是如此。因为在这两个领域,它的涉及面非常广,而且也很复杂。“我们和政策制定者、商会以及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开展广泛的合作,在中国我们也积极地分享我们的经验做法,积极参与英中绿色金融工作组的渠道。”
该环节由原中国银保监会一级巡视员叶燕斐主持。
在当天下午的全体大会四上,围绕“金融为民 初心坚守:助力共同富裕与实体经济发展”话题,多位金融机构负责人带来精彩演讲。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进表示,国家开发银行将把服务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履行好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使命。一是稳根本,扩大基础设施有效投资,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夯实共同富裕基础。二是促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服务城乡统筹中提升共同富裕成色。三是强信心,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在助微帮困中兜牢共同富裕底线。四是提质效,坚持创新和合规并重,探索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模式。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张文才表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该行坚守政治性、人民性的生动体现。未来,将围绕以下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发挥专业优势,切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二是聚焦关键领域,促进实体经济补短板强弱项。三是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四是坚持共同发展,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体系。五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金融风险防线。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张宝江表示,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助力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为促进共同富裕做出积极贡献。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银行,农发行将进一步强化履职担当,主动作为,聚焦重点领域,聚焦重点区域,聚焦重点人群。
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表示,金融助力共同富裕和实体经济发展,要找准金融服务的方向和发力点,要基于“国家所需、客户所盼、时代所向、金融所能”。北京银行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提升技术性、专业性,不断探索金融助力共同富裕和实体经济发展之路。重点打造“五大特色银行”,即“儿童友好型银行”“伴您一生的银行”“专精特新第一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银行”“投行驱动的商业银行”。
英国驻华贸易副使节、英国驻华公使衔参赞Rahul Ahluwalia表示,中英两国之间双边贸易,去年已经超过了1000亿英镑,促进了世界经济,并且也促进两国就业的发展。英国经济中主要的是服务业,包括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金融产品,这是在全球顶尖的。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不光只是服务英国的企业,而且也是促进全球的贸易和跨边境的一些商业交互。在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方面,主要体现在消费者保护、实体经济的投融资机制、市场竞争力。
该环节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颖主持。
针对当前金融行业热门的数字化问题,在全体大会五设置了“赋能与崛起:数字化驱动金融变革”主题,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中国民生银行首席信息官张斌、Swift中国区总裁杨文、慕尼黑再保险大中华区非寿险总经理Belhassen Tonat、万事达卡全球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常青等发表主旨演讲。
2023年的中国经济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全面注册制的施行,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在全体大会六上,中金公司党委委员、管理委员会成员、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王曙光,大和证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CEO耿欣,瑞银证券全球投行部联席主管孙利军,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业务管理委员会委员、董事总经理李旭东,富达基金联席投资主管宁静,围绕“全球金融风险应对与中国投资新机遇”的主题展开精彩讨论。
全体大会五和全体大会六分别由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范翔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