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天又是“加长版”,人们将迎来长达40天的暑热。三伏天里人们最怕中暑,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夏季其实也是胰腺炎的高发季节。高温高湿、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如何在夏季预防胰腺炎。
什么是胰腺炎?
胰腺炎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是由于胰腺的炎症反应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疾病,可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胰腺炎的危害巨大。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出现突发的剧烈腹痛、腹胀,还常伴有恶心,而不少人将这些症状当成普通肠胃疾病,而延误了病情。重症急性胰腺炎可能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呼吸衰竭、肾衰竭、心力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而慢性胰腺炎可导致长期反复腹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长期的胰腺功能损伤会引起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导致消化不良、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等。
胰腺炎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高脂血症、暴饮暴食、饮酒过量、胆道疾病、遗传因素等是诱发胰腺炎的主要诱因。而在中医理论中,胰腺炎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或嗜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等,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食积停滞,湿热内生,阻滞中焦,气血瘀滞,从而引发胰腺炎。例如,长期大量进食油腻食物,如炸鸡、烧烤等,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导致脾胃负担过重,湿热积聚。
2.情志失调
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或肝郁气滞,日久化火,肝火犯胃,灼伤胃阴,导致脾胃升降失常,气血瘀滞。比如,工作压力大、情绪长期焦虑或愤怒,使得肝气不舒,影响脾胃功能。
3.外感“邪气”
尤其是暑热、湿热之邪,侵袭人体。湿热困阻中焦,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气血瘀滞。像在三伏天这样暑热潮湿的季节,外邪容易入侵,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
4.劳逸失度
过度劳累,损伤脾气;或过度安逸,导致脾气呆滞,运化无力。脾胃虚弱,正气不足,易受外邪侵袭,气血运行不畅,发为胰腺炎。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而不注意休息,或者长期久坐缺乏运动,都可能影响脾胃功能。
5.久病体虚
久病之后,正气亏虚,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气血不足,脉络失养,稍有饮食不慎或外邪侵袭,即可发病。比如,患有慢性疾病,长期消耗人体正气,使得脾胃功能虚弱。
总之,中医认为胰腺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病机主要在于脾胃功能失调,湿热、气滞、血瘀等相互夹杂,阻滞中焦。
中医如何看待胰腺炎的危害?
从中医角度来看,胰腺炎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损伤脾胃功能
胰腺炎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受损则气血生化无源,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滋养,进而导致全身正气亏虚,抵抗力下降。例如,脾胃运化无力,水谷不能化为精微物质被人体吸收,反而聚湿生痰,使人感到身体沉重、困倦乏力。
2.影响气血运行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胰腺炎发作时,气血瘀滞,经络阻塞,可出现疼痛难忍、胁肋胀痛等症状。长期气血不畅,还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发其他疾病。比如,气血瘀滞在腹部,可能会形成肿块,进一步影响脾胃的正常升降功能。
3.耗伤正气
胰腺炎病情较重或反复发作,会大量消耗人体的正气。正气亏虚,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弱,容易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导致病情加重或引发新的病症。例如,正气不足时,容易感冒、咳嗽,或者原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情加重。
4.扰乱情志
疾病带来的痛苦和不适,会使患者心情烦躁、焦虑不安,甚至出现抑郁等情志问题。而情志失调又会反过来影响脏腑功能,形成恶性循环。比如,长期的焦虑抑郁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肝郁气滞的情况,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
5.破坏阴阳平衡
胰腺炎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体内阴阳失衡。阴液亏损则出现口干口渴、五心烦热等阴虚症状;阳气虚衰则出现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阳虚表现。阴阳失调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总之,从中医角度来看,胰腺炎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脾胃、气血等生理功能,还可能扰乱情志、破坏阴阳平衡,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胰腺炎该如何防治?
在三伏天,从中医角度防治胰腺炎,关键在于调理脾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志状态。
1.饮食调理
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肉类等。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蔬菜、水果、粥类等。
控制寒凉:减少冷饮、冷食的摄入,避免脾胃受寒。
规律进食:定时定量进餐,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例如,在三伏天,可以多食用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米、芡实、冬瓜等。用薏米煮粥,芡实炖汤,冬瓜煲汤等,都有助于调理脾胃,预防胰腺炎。
2.起居有常
避免贪凉:尽量减少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尤其是在睡眠时,要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寒。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如散步、太极拳等。比如,每天早晨或傍晚,选择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半小时左右的散步,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因暑热而过度疲劳
避暑祛湿:在暑热潮湿的季节,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
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3.情志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影响肝气的疏泄,进而影响脾胃的功能。因此,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4.中药调理
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情,选用健脾益胃、清热利湿、行气化瘀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比如,对于脾胃虚弱者,可用四君子汤加减;对于湿热内蕴者,可用茵陈蒿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5.适度运动
增强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
避免过劳: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损伤正气。
6.预防外感
注意防护: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减衣物,预防外邪侵袭。
芳香避秽:可佩戴香囊,或在室内适当使用芳香化湿的中药进行熏香,如苍术、艾叶等。
总之,防治胰腺炎强调综合调理,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改善体质,增强脾胃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作者: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 普外科 龚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