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汽)主动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大势,聚焦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推进数智化转型,推动企业组织创新、业务重构、赋能平台打造,构建形成数据驱动的业务运营管理新模式,加速打造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态的蓬勃涌现,为新时代企业数智化转型树立新范式。
生产制造智能升级
近日,一汽-大众迎来了又一历史时刻——大众品牌第2000万辆整车——全新探岳L在一汽-大众天津工厂顺利下线。高效高质的新车下线,离不开对工厂对每一环节的精准把控。
“通过建立动作范式,针对业务单元明晰员工操作标准,通过标准化管理指引,使员工清晰了解应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使用什么方法和工具、达到什么质量和标准。”一汽-大众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企业自动化、数字化程度已经很高了,零部件的流转周期也已经缩短到2.5天。
“我们通过大量的数据发现,其实整车质量的40%以上的问题来源于尺寸,所以控制好尺寸,对于控制好整车质量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因此工厂在这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高的。”该负责人表示,目前集团已经在研发方面形成了一种基于模型的整车尺寸状态诊断能力,能够实时抓取尺寸测量数据,并通过神经网络技术等实现自动预测和诊断。
目前,一汽-大众在转型中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排头兵”。据了解,一汽-大众推出58个数字化项目,包括产销一体化、黑灯工厂和智能仓储物流等,实现生产柔性化,提升市场响应速度,缩短订车交付周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大模型驱动业务发展
“当前,一汽·北斗云工作台已经覆盖7大业务领域,基于高质量数据深度应用AI数据大模型,打造了过硬的数智化运营能力。该工作台目前已做到100%自主可控,覆盖企业全价值链、全体系、全过程、全岗位。” 一汽·北斗云工作台发布会上,中国一汽相关负责人介绍。
顺应产业数字化发展浪潮,打造数智化运营新能力。今年7月,一汽·北斗云工作台产品发布,覆盖研发、产品、生产、营销、人力、财务、管控等七大业务领域,一汽由“制造”向“智造”加速迈进。
在发布会上,红旗品牌运营委员会副总裁兼体系数字化部总经理门欣表示,北斗云工作台是“企业全角色作业平台+企业业务能力载体+使用数据创新的源泉”。
自2022年,一汽·北斗云工作台在中国一汽内部使用以来,目前,企业2.3万个业务单元实现线上作业,优化1700个岗位编制,产品开发效率提升30%。削减了58%的流程文件,打破了公司墙和部门墙,实现了管理系统的大规模熵减。
经营管理质效提升
为成功落地数智化转型,中国一汽基于数智化转型业务架构“Y模型”,梳理业务流程,识别角色并汇集形成角色能力模型。基于数智化业务规划及角色能力模型,明确了人员能力结构愿景是构建并维系合理、健康的能力结构,同时逐步实现核心能力的自主建设和安全可控。
“针对业务与IT‘两层皮’以及业务部门参与不足的问题,中国一汽尝试打造业务IT一体化组织,由业务部门和体系数字化部门同时选调人员组建业务IT一体化战队推进数智化变革项目。”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目前已构建集成产品开发(IPD)、订单到交付(OTD)、客户服务(CSP)等9大战队。每个战队都由相应业务部门和体系数字化部门人员共同组成,实行业务战队长和IT战队长的双战队长制,确保双方都深入参与转型,并形成密切有效的一体化协作。
同时,业务在线化也是流程挖掘的前提,中国一汽在工作台中执行所有业务单元,由此积累了大量业务数据,通过建模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业务执行情况和员工个人的能力情况。由此,“绩效晾晒机制”能够发挥最大激励作用,激励各战队加快数智化转型的进度。
“目前中国一汽流程文档50%〜70% 的内容可以自动生成。”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业务流程随业务单元的修改实时更新,降低了企业流程梳理和业务再造复杂度,有利于企业资产的沉淀和知识管理。
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中国一汽牢记央企使命、勇担产业责任,走出了以数智化转型提升经营管理效能,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加速将一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移动出行科技公司,推动民族汽车工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来源:中国一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