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四世同堂(蒲爱德档案版)》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举办,《四世同堂(蒲爱德档案版)》编译组历时六年完成,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布会由外研社中国语言文化出版分社副社长王琳主持,外研社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编辑刘捷,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关纪新,北京协和医院社工部主任李春厚,本书编译组主要成员、中文稿执笔人俞冲,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北京京西学校创办人柯马凯,以及文学界、出版界、教育界30余位嘉宾出席了新书发布会。
发布会上,刘捷表示《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最重要的长篇巨著之一,然而由于历史因素,部分原稿佚失,其完整面貌曾一度被岁月尘封。“蒲爱德档案”是老舍先生赴美讲学期间与蒲爱德女士合作写就的《四世同堂》英文本,保留了《四世同堂》的所有情节。刘捷提到,期望本书能够在新时代绽放全新的光彩,为广大读者带来深刻的文化体验与精神启迪,成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的纽带。
关纪新在致辞中指出,“蒲爱德档案”在美国的重新发现,是老舍学界的大事情。他表示,对《四世同堂》和“蒲爱德档案”的研究可以打开更多窗口,借助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战争伦理学及世界文化互动观等学理,予以更为深层的解析。
俞冲介绍了本书成书过程中的难点。“蒲爱德档案”成稿仓促,并未最终审定,因此偶有前后矛盾、不能无缝衔接的地方。同时,文稿历时久远,保存状态不佳。需要编译组自行决断,编撰补充连缀成文,所以该译本被定义为“编译”。
柯马凯介绍了蒲爱德的相关背景。蒲爱德(Ida Pruitt)是美国籍中国友人,一生与中国社会紧密相连,热心于弘扬中国文化。她在山东出生长大,与中国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尤其了解老北京的胡同生活。
李春厚介绍了蒲爱德与北京协和医院的深厚渊源。1921年,蒲爱德在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中国首个社会服务部,并担任社会服务部主任长达18年。她在中国开创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架起医患之间温情桥梁,如今依然是新一代社工的指路明灯。
发布会上,刘捷、关纪新、俞冲、柯马凯共同为新书揭幕。随后,外研社向北京协和医院、老舍纪念馆赠送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