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网站发布讣告,该院“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交叉平台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朱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1日下午13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56岁。
今年4月,朱锐教授的课堂在网络上“火”了,他是一名癌症晚期患者,但坚持不离讲台。他在《艺术与人脑》这门课上,给学生宣布,“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朱锐平静地说,“我的化疗停止了,当然,这不是说我痊愈了,是因为治不好了。这下我就能每次都来给你们上课了。”
对于朱锐而言,哲学不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思辨,更是一种身体力行的生活方式,在学习哲学之上,实践哲学是更高的“境界”。有一次,为了能到场上课,朱锐曾差点和医院签了“后果自负”的“生死状”,手上还挂着医院手环的他在课后笑着说,“我非常高兴今天坚持从医院出来了,和你们讨论对我意义很大”。
有一次上课,他说,“如果哪天我倒在课堂,大家不要为我悲伤,而要为我感到骄傲,我很自豪”。
他在疾病面前的豁达、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在课堂上展现出的生命力,不断感染和震撼着学生。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4月10日刊发了《敬业、钻研、尊重与勇气 ——我的导师哲学院朱锐教授》一文。文中,哲学院外国哲学博士生赵海若讲述了自己眼中的朱锐教授——“朱老师眼睛里永远闪烁着明亮的光,充满了爱智慧的力量”。
朱锐教授一生秉持崇高的治学理念,精通古希腊语、拉丁语、德语、英语等多国语言,研究领域广泛,在心灵哲学、神经哲学、神经美学、分析哲学、柏拉图研究等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的杰出贡献,成果丰硕,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朱锐教授热衷于教书育人,先后讲授过多门本科与研究生课程,葆有深厚的教育情怀与长远的学术眼光。回国后,他曾多次进行公益讲座,并终身立志于打破学科壁垒,推广交叉科学。任职以来,朱锐教授一直致力于人大哲学学科的跨学科教学、研究探索与国际化水平提升,对人大哲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今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朱锐教授还通过视频为学生们送上祝福,朱锐寄语毕业生,无论未来身处何处,面对何种人生境遇,都能凭借卓越的智慧、坚强的意志和善良的本性,探寻心之所向,找到属于自己的璀璨星空。
送别!朱锐教授,愿您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