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山东省地热能开发利用迎来重大成果——山东发展投资集团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热清洁供暖项目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5.8亿元,可实现500万平方米的地热供暖替代,是全省最大的单一区域地热供暖项目,对全面提升地热能开发规模和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具有技术、实施、融资三大新亮点
据了解,该项目由山东发展投资集团联合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是省属企业与地方平台合作开发地热能的一次积极探索。凭借着山东发展投资集团的“绿色优势”,该项目在技术、实施、融资等三方面均有突出创新。
一是技术方面,采用“取热不耗水+无压回灌”技术,克服砂岩回灌世界性难题,并引入智能数字监控平台,将实现精准供热,有效促进节能减排;二是实施方面,建设登州、锦华、东风、丰收4座能源站,通过群井采灌技术,实现在城市有限区域内集中打井,可极大减少占地,促进中深层地热规模化利用;三是融资方面,通过山东发展投资集团管理的山东绿色发展基金,引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提供融资支持,进一步接轨了国际领先的绿色、环境标准,对绿色金融支持地热产业提供了创新路径。
“这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零碳供暖的标志性工程,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砂岩热储智慧清洁供暖单一投资项目和全省最大的单一区域地热供暖项目。”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康茂礼说。
后续工程将实现1480万平方米地热供暖
根据设计,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清洁能源供暖500万平方米,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6.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7万吨、硫化物排放589吨、氮氧化物排放510吨。
据康茂礼介绍,当天开工的地热清洁供暖项目,是开发区实施清洁能源供暖替代工程的重要一环。
作为东营市主城区,当地利用地热资源拥有丰富的场景。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共同谋划了总投资25.7亿元的地热能城乡供暖工程。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开发区1480万平米面积的地热供暖全替代,每年节省财政支出1亿元,减少燃煤消耗22万吨、碳排放55万吨,有效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和“地热能+”产业化发展。
据了解,东营市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中深层地热资源总量376万亿兆焦耳,折合标煤128亿吨,约占全省30%,开发利用条件成熟、发展潜力巨大。当前,东营市正在抢抓省委、省政府优化调整地热开发政策的机遇,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努力在全省地热资源综合开发中走在前、作示范。
有力支撑山东地热能开发利用目标实现
开发利用地热能,对落实“双碳”战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地热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为加快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省委、省政府近年来持续疏通政策瓶颈、攻坚关键技术,并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的工作目标。刚刚开工的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热清洁供暖项目将有力支撑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
据了解,本次项目开工,吹响了东营零碳供暖、加快地热产业发展的号角,也是山东发展投资集团“聚力建设全省最大、国内一流的地热清洁供暖开发建设运营商”的良好开端。
近年来,为加快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山东发展投资集团除东营外,还在德州、聊城、济宁等地热资源富集地市布局,加快建设技术先进、数智融合的地热能示范项目,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地热开发利用模式,力争明年建设地热供暖总面积达2000万平方米,为建设全国领先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大省贡献力量。(陈川 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