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成都师范学院与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及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广元市青川县青溪镇举行。成都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泽钧,党委常委、副校长任迎虹,校地合作处处长卢雄,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刘松青,副院长曾睿,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谌利民等领导及相关人员出席了签约与授牌仪式。
签约授牌仪式上,张泽钧介绍了成都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发展历程和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回顾了他与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的深度渊源,高度赞扬了几代唐家河人对大熊猫等濒危物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绩。学校将以此签约为契机,以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为依托,整合优势力量,实现优势互补,通过与保护区深化合作,围绕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监测、栖息地修复、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等开展更多的工作,把“共创共建共享”贯穿战略合作全过程、各方面。
谌利民介绍了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情况,并就2021年9月国务院批复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区正式向大熊猫国家公园角色转变后的建设规划做了阐述,规划以实际行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任迎虹则着重强调双方应本着“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整合资源,深度融合,共同开展基于大熊猫、川金丝猴等动物保护区的创新研究,全面提升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科研监测能力、生态系统服务和科普教育水平,实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在科技支撑、平台建设、技术咨询、科普研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合作,并建立合作沟通渠道和定期会商机制,确保科技合作落到实处。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片区,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6.5%,生物资源富集,有动植物3700余种,是大熊猫、川金丝猴、四川羚牛、绿尾虹雉等24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和银杏、珙桐、红豆杉3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毛冠鹿、三趾啄木鸟、山溪鲵、重口裂腹鱼等8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独叶草、连香树、台湾水青冈、独花兰、独蒜兰、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等30种)的生命家园,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为A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生命家园”和岷山山系的“绿色明珠”。2014年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首批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是全世界低海拔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遇见率最高的地方之一。
此次成都师范学院与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必将打造校地合作新典范,共同推进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科技创新,打造科普品牌项目,构建保护区绿色产业体系,服务地方经济,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实现生态富民,共同奋力谱写新时代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质量绿色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