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由中国文联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共同主办的电影《热搜》专家观摩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主持,邀请了电影界、文艺界、评论界、法治界、网信界等多位知名专家,与影片主创深入探讨与交流,从剧情、人物、主题等多种角度进行分析。
图为电影《热搜》专家观摩研讨会现场。
导演忻钰坤首先分享了该片的创作背景,很多网络热点和话题事件的背后往往乱象丛生,“很多网民可能会被舆论误导,产生错误的行为,甚至是网络暴力”,“想用电影的形式讲热搜背后的故事,为弱势群体发声,提醒大家重新审视自身的网络言行。同时也告诉观众,在网络舆论环境里,发声时要保持客观理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编剧杨薇薇谈起该片的创作时感慨,互联网让普通人有了更多表达的权利,制片团队用充满现实的细节融入创作表达,希望借助电影,告诉大家“真相永远有力量,良心永远会说话”。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会长周建东认为,影片聚焦现实,生动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在互联网使用和传播中出现的问题,非常有价值。整部电影围绕自媒体网络和媒体人的正确选择,充分体现了真善美,展现了正义必胜的主题,值得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探讨。
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表示,电影的深层价值在于其带来的系统性反思和审视,影片情节贴近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具有很大的共情潜力。同时,影片还以生动的镜头语言告诉观众,要学会在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保护好自己以及身边的人。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称赞影片“敢于表达、敢于发声”。他指出网络新媒体有碎片化、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去主体化的特点,具有正反两面性。影片在主题上聚焦于此,将其正面价值及工具性异化的负面影响等问题讲得十分透彻;在艺术上,将商业元素与社会现实题材相结合,从弱势群体的底层视角出发,兼具强刺激、强情节、强共情的特征。同时,宋智勤也建议,影片在类型化和现实题材的结合上,应当考虑怎样处理得更加平顺,让观众觉得更加有真实感。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俞剑红认为,影片展示了“网络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是一部让人感受到温柔和善意的良心作品。题材的高创新性展示了当代媒体人的良知与勇敢,为网络视听正名;制作的高完成度强化了戏剧张力与冲突,实现了故事、人物、主题的完美结合,类型、情节、情绪的充分调动,表达了人文关怀,能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网信处处长王纯表示,影片情节环环相扣,在剧作上、结构上、艺术上都稳定扎实,创作团队对社会生活及问题十分敏感,具有很强烈的责任感,是一部有良心的类型片。尤其对校园暴力和网络暴力的呈现,让家长群体感同身受。同时,导演忻钰坤能够尝试做这样一部题材和类型都颇具挑战的影片,非常难得也值得鼓励。
著名影评人谭飞赞赏影片充满了对现实的有力拷问。影片的线索清晰,节奏流畅,周冬雨的表演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是感同身受的表演,而不是以角色揣摩而做出的表演”。导演忻钰坤这次能够主动挑战自己,走出舒适区,将“作者性”适度让位于“商业性”,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尝试,让人看到了他身上更多的可能性。
法治网研究院院长余瀛波表示,电影呈现了一个接近于现实网络生活的作品,能够治愈很多正在遭受网暴的年轻人的心灵。同时,影片通过故事情节来呼唤更加理性、开放的声音,能够激发观众内心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促进全社会呼吁网络空间的法治与规范管理。
《当代电影》社长、总编辑皇甫宜川赞赏该片具有当代性和社会价值。影片在叙事上,直面当下社会和舆论生态,将网络热搜事件背后的真相以直抵人心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影片的角色塑造非常出色,给人带来正向积极的力量。希望这部影片能够引发每个人对当下舆论生态的思考,不仅要依赖于法治,更要从文化层面上提升个人的素质。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赞赏影片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干净利落,既不拖泥带水,也没有过多陷入电影技巧的叙述,而是聚焦于电影本体及其社会价值意义。影片拥有极强的女性视角,通过真相的挖掘与对抗,展现对网络暴力的反思、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社会高速发展中诸多问题的正视,带有深层次的社会批判和现实关照。
网络法制研究领域研究专家、传播学教授王四新表示,这部电影并没有简单的呈现真相战胜一切,而是靠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倡导新时代的法治观念。此外,影片还探索了怎样推动网络文明生态建设,能做到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
饶曙光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影片主创团队在创作之初就抓住了社会敏感话题,给予它艺术化、电影化的呈现。同时,人物塑造很成功,情节不断反转,有动情点,也有强烈的现实感。他认为《热搜》继承了中国电影的“有共情力”的优秀传统,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能够推动网络文明生态建设,建设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
由忻钰坤执导,周冬雨、袁弘、宋洋领衔主演的现实题材电影《热搜》,将于11月30日登陆各大院线。影片呼吁公众理性面对网络舆论,不仅直指现实,更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记警醒:在快节奏的网络环境中,如何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些正向的发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