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我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是积极推进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的应有之义。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健全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实践体系与保障体系,在这相互联系、逻辑严密的“四大体系”中,思想体系是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航标”,理论体系是“根基”,实践体系是“阵地”,保障体系犹如“磐石”,对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日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培养培训、师资配置、评价激励、待遇保障等方面,提出造就一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体育教师队伍的政策举措,指引着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方向,对体育教师数量与质量、责任与担当、待遇与保障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充足且有质量的师资队伍。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近些年,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持续增多,从2020年的62.20万人增加到2023年的73.77万人,三年时间增加了1.57万人,但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体育教师的配备还远远达不到体育课时增加的要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亟待加强。如何确保中小学生能够参与充足的和有质量的体育活动,补齐体育教师数量缺口和质量短板十分紧迫。《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数量结构更加合理,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不断健全,满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到2035年,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要求,形成完善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促进体教深度融合,造就一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体育教师队伍,持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在数量与质量的强化上也都提出了若干重要举措,如“各地可拿出一定数量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面向取得教师资格的优秀退役运动员、优秀退役军人公开招聘,重点吸引优秀足球退役运动员到中小学任教。”除体育教师外,还在落实教练员岗位上具体提出:“各地结合实际设立中小学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原则上各县(市、区)应至少设置1个中小学专职教练员岗位。”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明确的要求、具体的措施将对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以体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师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学校体育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挥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通知》在“严格师德师风”方面提出:“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将教育家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引导广大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群体活动和训练竞赛等育人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着眼于为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体育教师的担当作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化教师待遇和需求保障。教师的职业是伟大而神圣的,体育教师的工作是全面而辛劳的,不仅要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每天还要组织开展好大课间、课外活动、课余训练、运动竞赛等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的各项活动,还承担着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与健康教育工作、运动会设计编排与组织工作等。《通知》要求完善体育教师考核评价,合理确定体育教师的课时工作量,明确提出将体育教师开展课后训练、课外活动、指导参赛等工作计入工作量,并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竞赛成绩,在绩效工资分配时给予倾斜体育教师,确保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这些举措都将对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于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