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专家齐聚一堂探讨“‘五育’融合”
新华网北京6月9日电 9日,中国德育·明德讲堂特别策划活动“‘五育’融合研究”在北京史家教育集团举办。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周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如平致敬欢迎辞。
与会专家围绕五育融合进行深入研讨。专家们表示,从人的发展来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五育融合的目的是培养全面自由发展的人。“五育”融合是要重新确定人在教育中的完整存在,是要看见人、回归人、成全人。从课程改革来看,五育融合是落实新时代课程培养目标、深化育人方式的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知识融会贯通的体现。新时代课程必须体现立德树人的发展导向,体现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体现服务社会的职责使命,培养完整生命主体。
与会专家提出,“五育”融合本质上是一种以整体思维、融合思维和辨证思维为根基的基础教育人新理念。
未来该如何实施五育融合,专家们表示,五育融合的实现路径有:一是育内的“五育融合”,体现各育自身的教育属性;二是育间的“五育融合”,体现不同育间的教育整合;三是育外的“五育融合”,体现跨越边界的教育合力。从学校来看,可以基于系统思维的育人模式重构、基于关联思维的课堂教学优化、基于开放思维的学习空间拓展、基于协同思维的教师角色转型进行四方面的融合探索。从课程来看,要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打造“学科+”的融合课程体系。五育融合的课程建设必须分层、分类、多向度展开。
此外,在本次活动上7位专家就五育融合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对话,深圳南山区、成都武侯区介绍了区域五育融合的经验探索,来自全国各地的9所学校分享了本校五育融合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