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2日,由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和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联合主办的艺术赋能乡村建设高峰论坛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艺术乡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艺术乡建专业委员会旨在团结全国各高校的艺术乡建力量,携手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建一个跨领域、跨学科、跨行业的合作平台,助力乡村文化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40所院校和科研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和实践代表汇聚一堂。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喻剑南主持大会开幕式。
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项兆伦表示,当今的艺术乡建是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艺术乡建,是艺术主动参与中国乡村的现代化建设,进而提高乡村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文明水平,使乡村的现代化进程更加富有文化气息。项兆伦强调,艺术乡建要探索可行的、可持续的路径与方法,关注乡村人口、自然状况和行政布局的动态变化,重视艺术乡建与经济业态发展的有机融合。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方李莉分享了云南新华村、江西景德镇和云南南华县等高校助力艺术乡建案例,并提出,高校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中心,而是逐步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中心。艺术乡建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顺应乡村振兴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需求,建立全国性的艺术乡建学术组织,共建一个跨领域、跨学科、跨行业的合作平台,推动高校师生深入乡村参与田野考察,挖掘在地文化与艺术基因,激活乡村遗产资源,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指出,乡村振兴肯定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包括文化的振兴,文化的振兴要有艺术性和人民性,要把乡村生态建设和人的现代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表示,艺术乡建作为一项融合艺术、文化、经济和社会多领域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艺术乡建已经从早期艺术家的个人行为发展到高校为单位参与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艺术人类学学会艺术乡建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也意味着艺术乡建将更加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创新,更加强化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提出,艺术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最具创造力的实践,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是我们当下必须深入思考和积极践行的重大时代课题。把艺术的舞台放在乡村,让文艺的资源创造价值,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农艺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是艺术乡建的必由之路。
此外,南京传媒学院副校长陈小波主持了主旨发言环节,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黄宗贤、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廷信、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民、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刘能、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民康、浙江省文艺家协会秘书长沈勇发表主旨发言。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麻国庆作出评议。
会上举行了专业委员会成员选举和授牌仪式,方李莉当选专委会主任,她表示,艺术是乡村振兴的“强引擎”,中国首个艺术乡建专业委员会将以艺术人类学的专业视角,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的问题,联合全国各艺术院校及相关教育单位、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科研机构等开展艺术领域相关工作。推动高校师生深入乡村加强调查研究,让艺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开启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与理论创新探索之路。
当天,与大会同期举行的还有艺术乡建案例展,有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12家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