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5年第一辆新能源车下线至今,在28年的时间内,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步发展壮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0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达到500万辆;到2022年2月,这一数字突破1000万辆;再到2023年7月3日,迎来第2000万辆的下线。从1到第一个1000万辆,用了近27年,而第二个1000万辆,仅用了1年零5个月的时间。
7月3日,2023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活动在广州广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举行,中国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发展史上又一历史性时刻,展现出“中国智造”的力量。“第2000万辆”的殊荣“落户”广汽埃安旗下昊铂GT。
7月3日拍摄的广州广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新能源汽车总装车间的终检线。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制造强则产业强,汽车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现代工业技术集大成者,也是公认的最能体现国家制造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果突出,正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巩固自身发展优势,持续释放创新活力。
在活动现场,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是中国汽车工业70周年的最好礼物。”
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加速步入快车道
对于中国新能源车产业而言,2000万,既是一个里程碑,是一个新台阶,同时也意味将从新的起点出发,迈上一段新征程。第一个1000万辆,经历了二十余年的点滴积累与埋头苦干;第二个1000万辆,仅用17个月,实现了厚积薄发。未来,第三个1000万辆的时刻就在不远的前方。
制图:蔡华伟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2020年的136.7万辆增长到2022年的688.7万辆,两年增长了4倍。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加速上升通道已打开,市场对于新能源车的接受度与日俱增。据中汽协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成300.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1%和46.8%。
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27.6%,较2021年提升12.6个百分点,全球销量占比超过60%。从数据来看,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不断提升,五年时间内,已经从2018年的3.73%跃升至2022年的27.6%。
据乘联会数据,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在最近4个月连续达到30%以上。未来,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仍会快速提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0万辆,渗透率将达36%。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协会
2022年6月-2023年5月新能源车(NEV)与燃油车(ICE)销量占比(数据来源:乘联会)
新能源车品牌高端化时机已成熟
2000万,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近年来,在汽车“新四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据乘联会消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联合上海安路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2023年5月乘用车新四化指数为82.1。其中电动化指数为32.5;智能化指数为49.5;网联化指数为63.9。
2023年5月乘用车新四化指数情况(数据来源:乘联会)
在中国汽车换道超车的历史机遇下,中国车企打造高端品牌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国内40万元以上新车消费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已经从2017年的1.2%提升至2023年的3.4%,在20-30万元区间,这一数据则从8.5%提升至17.5%。种种迹象表明,主流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表现正逐渐走强,中国品牌车型在高端市场突破明显,已成为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的主要力量。
《中国制造2025》将汽车产业列入新战略重点突破的领域。在汽车制造中实现生产智能化和高度自动化,将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
专家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引领着全球汽车产业以电动化、智能化为主要方向的转型升级。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分,我国动力电池材料和新技术应用不断取得突破。而在技术端,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车企积极抢抓机遇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推动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加速“走出去”。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311万辆的新高,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2023年1—5月,汽车企业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1.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数据最为亮眼,今年1—5月新能源汽车出口45.7万辆,同比增长1.6倍,为拉动中国汽车出口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有媒体预计,中国今年或将超过传统汽车制造强国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我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中拥有强势地位,而自主品牌的崛起对应的是产业链的崛起。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占据了世界汽车零部件体系新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将对中国汽车产业链拉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起到重要的龙头拉动作用。
正所谓行而不辍,履践致远。“下一步,我们要以技术创新提升中国品牌的生命力;以优质服务提升中国品牌的亲和力。”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道。(文/王梦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