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元宵节传承中原文化遗风,在千年的岁月长河中与沿海一带的民间习俗融合,形成了时间跨度长、活动规模大、非遗文化多等独特的亮点,可谓是“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早在正月初三,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浦口宫就搭起气势磅礴的15座数米高的“红桔塔”,开启了这场为期一个月的元宵节活动的首秀。
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浦口宫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莆田元宵节首场活动。图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桔塔”。陈宇 摄
“红桔塔”是江东村浦口宫民众纪念梅妃“春秋两祭”中春祭的“红桔叠果龛”的祭祀制作形式,是一种源于唐代、盛于历代、延续至今的非遗技艺,需要一群人耗时数天、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制作流程并不容易。随着掌握这门技艺的老人年龄增长,村里搭建“红桔塔”的速度已大不如前,然而在今年,清一色的“银发匠人”中却多了几张青春面孔。“我这孙子,从小就跟着我过来搭‘红桔塔’,可是只吃桔子不干活儿,去年认识了几个新朋友后,开始一起学了这门手艺,今年都来帮忙了。”莆田市荔城区黄石吴国荣食杂店的店主吴大爷一边调整着桔塔的平衡点、一边骄傲地向朋友介绍着自己的孙子和几个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的相识,源自一年前的那次“文化邂逅”。
2023年初,莆田市城厢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客户经理陈智海刚刚轮换到江东村,作为一个外乡人,他被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所吸引,在服务的过程中,他主动了解本地民俗,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在吴大爷店里,他遇到了吴大爷的孙子小吴,看到了墙上历年“红桔塔”的照片,便详细请教其历史和制作工艺,在一次次的走访服务中,陈智海和小吴成了好友。
“这门非遗手艺真好,能不能请你爷爷教我,咱们一起学!”在后续的几个月里,陈智海利用下班和双休日时间到吴爷爷店里,和小吴一起学手艺、听历史,并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非遗补习班”中,为老非遗注入了一股青春活力。
吴国荣向陈智海、孙子小吴等年轻人传授非遗“红桔塔”的制作工艺。陈宇 摄
今年正月,小吴正式接过了爷爷的班,在当地当起了讲解员,陈智海等一批年轻人也各自通过视频、照片等方式进行传播,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
古老的非遗,需要年轻的传承,更需要现代的表达,年轻人为传统文化创新打“call”,传统文化为年轻人赋能自信,这里的年轻人和非遗手艺在历史文化名城莆田的元宵活动中双向奔赴,构建出一幅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青春画卷。(陈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