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 促进管庄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市双桥燕京中药饮片厂举办。
论坛由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乡人民政府联合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商务局举办,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深入探讨中医药产业发展路径和管庄中医药产业园建设。
多方齐聚共探中医药产业发展
朝阳区副区长、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党工委书记舒毕磊在致辞中指出,作为北京市首个“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区”和全市唯一一家“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点”,近年来,朝阳区全力打造区域中医药服务特色品牌,深化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交流合作,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中医药的传承创新贡献了“朝阳力量”。管庄乡中医药文化底蕴丰厚、产业体系健全,通过搭建企业发展平台、拓展产业承载空间,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持续推动乡域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是朝阳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力量。
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表示,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处于发展机遇期,中医药认知度和影响力跃升,支持中医药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政密集出台。今年上半年,中药板块75家A股上市企业实现营收1997亿元,同比增长14.31%,营收、净利润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朝阳区以中医药为特色布局大健康产业恰逢时机。
“2022年,朝阳区中医医保资金投入35.02亿元,中医药经费6.02亿元。”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张瑞介绍了朝阳区政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专项资金保障与政策支持,以及区内中医药资源、人才培养体系、国内国际健康服务体系、双语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等工作。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会长梅群、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学教授段晓华也分别从中医药发展中的文化与传承、提升中医药在海外的认同度与中医药的生态功能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医药融合发展的建议。
药材品质关乎中医药品质。为更好地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标本馆原馆长张继还提出了制定有利于中药品质稳定标准的建议,强调一定要从源头保障中药的稳定,避免因中药材的产地或供应地的变化影响品质。
管庄乡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
管庄乡具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朝阳区管庄地区工委(乡党委)书记刘伟介绍,早在20世纪80年代,管庄就先后聚集了双桥燕京中药饮片厂、太阳树康中药饮片厂、燕京药业有限公司、曙光药业等十多家药厂、药店以及中西医门诊,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聚集效应,区域内中医药发展氛围越来越浓厚。2023年6月,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公布,朝阳区成为北京市唯一一家示范试点。管庄乡将整合资源、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全力打造中医药产业新高地。
北京市双桥燕京中药饮片厂厂长苏桂云表示,“守正创新深耕千年文化,制好中药普济天下人”燕京中药饮片厂三十余年来初心不改,建立了多个传承创新项目,与中国中药协会、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医药行业协会共建的“燕京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使传统炮制技术得到了更好地传承,研发了六神曲、淡豆豉、大豆黄卷、胆南星、红曲等多款名牌拳头产品,2021年还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依托,合作研发系列中药养生产品,通过产、学、研、用基地建设,实现了产业产品升级。
全力建设中医药产业园
管庄中医药产业园也在论坛当日正式发布,并举行了中医药产、学、研、用融合挂牌仪式。首都医科大学中药学院中药炮制技术实训基地、北京市朝阳区中药炮制技术实训基地、龙砂奉生膏滋传承基地三个基地正式揭牌。
刘伟表示,管庄乡将充分发挥经典的文化传承、强大的产业基础、广阔的产业空间、优良的营商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五大优势,以双桥燕京中药饮片厂为龙头,创新中医药发展模式,延伸中医药产业链,通过“医-药-养-研-产-服-贸-展”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中医药文化和科技孵化基地,打造业内领先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园区,全面推动“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促进管庄高质量发展”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