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供应链等驱动要素不断成熟,做加盟模式的连锁企业正加速开店,例如,万店锅圈仅用7年,其近日发布“社区央厨”新战略定位,进击的决心更加显现。速度之下,加盟成了近年来一条大众创业之路。25岁的邓香蒙和刘世英,经历大学后的择业摸索,于去年加盟锅圈,成为其几千名加盟商中的“新生力量”。
对于读过艺术院校的邓香蒙而言,自己的短视频审美和爱玩的“谐音梗”,意外成其经营的“加分项”;而对于有过创业经验的刘世英,她的选择更多出自想成事,瞄准了“社区经济”的机会。
民营企业历来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锅圈作为一家社区餐饮数字零售化企业,通过构建全链路供应体系,在产业链上下游创造了包括门店加盟等在内的大量就业创业机会。
青年人的求职路,充满希望,也少不了迷茫,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和人生?答案千人千面,加盟锅圈给两位年轻店主带去的经验是——更加深入地理解、接纳和发掘自我,从内心和禀赋出发,找到自己人生的旷野。
艺术生的“生意经”:玩转谐音梗 24小时营业争当“卷王”
去年在广东梅州开锅圈店以来,邓香蒙更新短视频的频率明显高了许多:“睡前要吃宵夜,才不会做‘饿’梦”,“热辣滚烫,‘味’你而来”……“谐音梗”搭配原创短视频,上一秒还在室内“唆虾喝啤酒”,下一秒就到了“有风的地方”露营,好看又好玩,为门店吸引了不少流量。她的“生意经”里,装着她的过去。
邓香蒙给团队制作的“变装”视频,配文“万达锅圈天团”
在她的美食短视频里,往下翻,“乱入”了一段她的舞蹈视频,那是在她开店后4个月左右,夜晚路灯下,街道旁,她着毛呢大衣、粗布长裤,即兴跳了一段古典舞,没了精致的服化造,身随心动,她反而觉得“更自由”,还在视频里配了一句——“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
邓香蒙曾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舞蹈专业,开锅圈店前,曾在深圳做过剧团舞蹈演员和舞蹈老师,但多年习舞累积的伤痛,以及对“自在生活”的向往,她大学以来一直有转行创业的想法。
至于选择开锅圈,一方面是因为“好吃,好上手”,作为四川人的她,对“麻辣鲜香”有自己的执着,一方面是看好品牌的产品品控和市场空间。据介绍,锅圈门店定位为立足社区的居民中央厨房,店内提供包括火锅烧烤食材在内的多品类“一站式”购物服务。
邓香蒙作为专业舞者这看似不相关的经历,却成为其当下经营的“利器”:
跳舞时为分享片段而积累的短视频审美和剪辑方法,和学员打交道的经验,令她在社区经营门店时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方法论”。例如,她发的短视频,不仅关注食品本身,而更重视营造品尝美食的场景。“年轻人就是这样子的,甚至一些女生她们只要看到这个地方漂亮,那个食物好看,觉得它可以拍照,可以打卡,就会选择。”
此外,其梅州门店目前是24小时营业,早上9点到凌晨12点是线下门店营业时间,凌晨之后是线上营业时间。虽然是一家新店,但她却有当“卷王”的决心,“可能是从小学练功很辛苦的关系,跳舞出身的人很多都很能吃苦,好胜心也比较强。”
邓香蒙口中,开店带来的那份“自在”,说的不是散漫,而是掌控人生的“自主”。
25岁两次创业:没有“就业迷茫” 瞄准“社区经济”
25岁,青春之后,而立之前,经历了1/4的人生,是成长过程中一个微妙的分水岭。邓香蒙在这个年纪选择告别剧场“舞台”,却也找到了自洽的人生“舞台”。与她同龄的刘世英,一个连续创业者,是同学口中未经历“就业迷茫”期的人,她加盟锅圈更多源自商业理性。
2022年第一个物流类创业项目结束后,刘世英在餐饮类、文旅类等多个项目中决定开锅圈店,除了发自重庆人对美食偏好的本能,也瞄准了“社区经济”的机会: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其商业生态与居民的生活质量紧密相关。在她看来,不同于超市业态,锅圈门店作为社区居民的“中央厨房”,是“一个聚人气的地方,要与社区融为一体,私域流量的维护就更重要了,我爱跟人打交道,喜欢和住户交朋友”。
与此同时,去年在重庆开店时她观察到,疫情结束后,一些人的生活习惯已经有所改变,“一些过去天天叫外卖的人,疫情期间或多或少的都学了些做饭技能,疫情后还是保留了‘在家吃饭’和‘带饭上班’的习惯”。这恰好对应锅圈的“在家吃饭”场景。
刘世英店里等待配送的露营食材和免费租借给顾客的卡式
事实上,刘世英的创业之路从大学就开始了,2019年还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读物流管理专业的她,进入某物流企业实习,一年后随着公司项目制改革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她是同学口中未经历“就业迷茫”期的人。“本来没想过一开始就创业,只是一切刚好发生了,大学时想的是先上班积累经验,然后再创业。但长远看,在创业这条路上我不会摇摆……风险肯定有,我也会让它存在,但控制在能承受的范围内。” 刘世英说。
至于笃定的原因,她总结,或许是对成事的强烈追求。“不局限在把一个店做好,我的想法可能更大一点,比如后续可能开分店,该怎么管理,会去想这种更有挑战性的问题”。从成事概率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她把人生的下一站选在了锅圈。
锅圈全产业链促就业 “金麦田计划”赋能返乡创业青年
从学校到社会的最初几年,环境和角色处于巨大变化当中,年轻人遵循内心和禀赋行事,直面风险和机遇,心无杂念,这或许不是易事,邓香蒙和刘世英做到了。
作为锅圈加盟商群体的“新生力量”,她们的发展直接受益于企业的发展,也给企业带去了具有活力的经营视角。
在锅圈的生态中,企业与加盟商这样双向赋能的案例还有很多。在7年的发展中,锅圈通过建立一套覆盖采购、生产、运输、仓储、销售各环节的全链路供应体系,促进上下游产业互联,创造了大量的相关岗位和就业机会。
在上游,锅圈整合数百家食材工厂,通过订单带动工人就业;同时,锅圈在大范围乡村地区开展了农副产品采购合作,并在部分区域投资兴建食材加工厂,带动当地就业。
在下游,锅圈在全国分布着超过10000家门店,覆盖一到六线城市,在提供便民服务的同时,也衍生出门店加盟商、店长、店员等多种就业岗位。
去年,锅圈进一步发布“锅圈乡村振兴赋能——金麦田计划”,将着力从人才培养、文旅提升、产业提振和新经济促就业四个方面做好落实,其中包括,将为10000名返乡创业青年提供培训,打造10个乡村振兴助农工厂等。
就业一直是民生关切的重要议题,从宏观层面看,近年来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被摆在了更加重要位置,企业将持续发挥就业主渠道的作用。而从微观的个体层面,又该如何择业?对于当下年轻人而言,稳定工作与创业,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不同的秉性、资源的人,在不同阶段,会做出不同选择。重要的或许如“刘世英们”所言——“先迈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