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全球疫情反复、俄乌冲突升级、美联储连续加息,IMF预测世界经济增长将低于3%,通胀和通缩的话题再次回到投资者的关切和讨论之中。本文就通胀和通缩的概念,介绍如下: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纸币是信用货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不能兑换黄金,纸币本身并没有内在价值或储藏价值。因此,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多余的部分继续在流通中流转,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直接表现是物价水平普遍上涨、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下降。其直接原因是一国国家财政赤字的增加。政府为了挽救经济危机或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超出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大量增发纸币的结果。通胀主要有以下类型。
●低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判。通常定义为年通胀率为1位数的通货膨胀。这里的通胀率和CPI波动方向一致,但CPI选取的是代表性样本。
●急剧通货膨胀:当总价格水平以每年20%超过2位数或3位数的比率上涨时,即产生了急剧通货膨胀,会在社会生活种出现严重的经济扭曲。
●恶性的通货膨胀:一国货币几乎无固定价值,物价时刻在增长,一年累计可以高达数倍。人们会抢购和囤积商品。严重的社会动荡和战争,最容易诱发恶性通货膨胀。
当通胀压力显著时,一般会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和提高税收、减少财政支出)和紧缩性金融政策(提高基准利率、收缩货币供应)措施以应对。
通货紧缩(deflation)则是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社会就业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主要表现是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经济陷入持续低迷,投资和消费行为减少,进而导致老百姓工资收入减少,失业人数增加。容易引发经济衰退,甚至导致经济危机。可长达若干年,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较大。应对通缩时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产业复兴、降低利率、大规模减税、增加政府购买、扩大转移支付、提高社会保障、教育培训等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信用货币制度下,通胀具有自我实现的特点,居民单纯的存钱则未来购买力会下降,通过证券投资可以抵消一部分通胀损失。实际上通胀和通缩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影响公众的心理和预期。通胀和通缩的结果是对社会财富和生产要素进行一次新的整合和分配。剧烈的经济调整过程中往往会导致财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一般情况下,温和、稳定的通货膨胀对证券价格上扬有推动作用。也被理解是一种积极的、刺激经济政策结果。旨在调整某些商品的供需结构、价格并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早期通货膨胀,企业订单增加,购销两旺,收入呈上涨趋势,证券市场价格会上扬;中期通货膨胀,市场供需比例的严重失调,企业效益的减少和收入的降低,导致证券市场价格向下波动;晚期通货膨胀,大部分证券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市场资金逐步撤离,头部品种下跌破位,市场交易陷入持续低迷。
当一国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时,影响则可能遍及所有生产领域,使企业经营状况恶化,更容易使证券市场的股价下跌、交易陷入长期低迷。
比如,美国在近十年间,美联储自2012年来多次进行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和改善就业状况。2020年3月新一轮的美元量化宽松泛滥,导致2022年初以来美国国内通胀持续走高,2022年3月以来已连续4次加息,步入新一轮加息周期,开始缩表计划,收缩流动性。美国股市在经历一波创新高的繁荣之后,受加息预期影响三大指数均出现快速大幅度下调。
(整理编辑 杨润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