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网络韧性已成为衡量企业运营可靠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随着企业对数字系统的依赖日益加深,建立强大的网络韧性不仅是企业日常运营的重要保障,更是企业在面对数字化挑战时迅速恢复和持续创造价值的关键。
9月30日,国务院颁布《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在网络数据安全方面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来保护网络数据的安全,这不仅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ESG实践的一部分。
网络韧性的价值在危机中尤为显著,然而很多企业在遭遇重大中断事件之前,往往低估其重要性。投资者和分析师开始将企业的网络韧性作为评估企业价值和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他们不仅关注企业如何防范网络威胁,更重视企业在面对系统故障时的恢复能力和对关键服务供应商的依赖程度。这促使企业必须将网络韧性应纳入整体ESG战略,确保企业在面临各种数字化挑战时能够保持业务连续性。
通过网络韧性的建设,企业不仅能有效保护各利益相关方的权益,还能显著提升投资者信心,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日益复杂的数字化环境中,将网络韧性纳入ESG战略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确保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必要之举。企业唯有重视并持续强化网络韧性,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强化公司治理:网络韧性提升了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展现了董事会和管理层对数字化风险的前瞻性认知,增强了企业的整体治理水平。这不仅降低了运营风险,还提高了企业在危机中的决策和应对能力。
社会信任构建:强大的网络韧性能够有效应对系统服务中断,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业务连续性,从而增强社会各界对企业的信任。这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还强化了企业在社会中的责任角色,有助于建立长期的客户关系和社区支持。
投资吸引力提升:将网络韧性纳入ESG框架,能够满足越来越多关注ESG表现的投资者的期望。这不仅可能提高企业估值,还能吸引长期、稳定的投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然而,许多企业误认为仅依靠容灾和备份系统就足以确保信息系统的持续运营,实际情况却远比想象的复杂。以此前CrowdStrike事件为例,当主系统遇到问题时,容灾站点可能同样失效。面对勒索软件攻击,被加密的数据也可能同步至容灾站点,使其失去应有的作用。此外,传统备份方案存在诸多局限性,如恢复时间冗长,且由于长期缺乏验证和演练,企业可能在危急时刻才发现备份数据不可用。
构建真正的网络韧性需要企业采取更全面、系统化的方法。需考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快速恢复和自我修复能力;培育跨部门协作文化,提高危机应对效率;以及通过持续的应急演练提升组织整体应对能力。
这要求企业突破传统思维局限,制定综合性战略,以确保在遭遇系统故障、安全防线被突破或其他不可预见的中断时,能够迅速恢复业务运营。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企业考虑以下关键措施。
全面的风险评估与业务影响分析
在构建网络韧性时,企业必须首先全面评估其数字生态系统的风险格局。这包括企业赖以运行的操作系统和关键应用程序,甚至是被认为具备高技术水平的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商。CrowdStrike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它表明即使是行业领先的安全公司也可能成为故障的源头,进而影响到整个供应链。因此,企业在评估风险时,不仅要关注内部系统和流程,还要充分考虑外部依赖,包括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的潜在脆弱点。关键在于识别那些对业务运营至关重要的数字资产和流程,并评估它们在最坏情况下受到中断时可能造成的实际影响。这种全面分析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分配,将有限的投资集中在提升整体韧性的关键领域,从而在复杂和不确定的数字环境中建立强大的防御和恢复能力。
技术架构优化与自动化
网络韧性的核心在于构建能够自我修复和迅速恢复的技术架构。这意味着企业需要超越传统的冗余备份思维,转而采用更加智能和动态的解决方案。关键是要构建一个能够实时监测、自动检测异常并迅速响应的系统。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企业可以预测潜在的系统故障,并在问题扩大之前主动采取修复措施。这种“自愈”能力不仅能显著减少停机时间,还能让IT团队从繁琐的日常维护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具战略性的任务。
持续的准备与演练
网络韧性不是一次性的成就,而是需要通过持续的准备和演练来维护和增强的能力。关键在于创造一种组织文化,将网络韧性视为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的过程。这意味着要定期进行全面的灾难恢复演练,模拟各种可能的故障场景。这些演练应该基于实际的风险评估结果,覆盖从小规模技术故障到大范围系统瘫痪的各种情况。通过这种方法,企业不仅可以测试其技术系统的有效性,还能识别潜在的弱点和改进机会。更重要的是,这种持续的演练过程能够培养整个组织的危机意识,确保每个员工都理解自己在应对网络中断时的角色和责任,从而构建一个真正能够在危机中迅速反应和自我修复的韧性组织。
多元化战略与技术生态系统
构建真正的网络韧性需要企业采取多元化战略,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技术、系统或供应商。这种策略的核心是构建一个多样化、灵活的技术生态系统。这意味着要慎重选择多个关键技术供应商,并在关键系统上采用多重备份和故障转移机制。同时,企业还应该积极探索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和新一代快速恢复技术,以增强其防御和恢复能力。多元化策略不仅能降低单点故障的风险,还能为企业提供更大的适应性,使其能够快速应对技术变革和新兴威胁。此外,通过构建一个多样化的技术生态系统,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供应链中断、技术过时等长期风险,从而在动态变化的数字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企业应对各种数字中断的能力,还为整个组织注入了创新动力,使其在面对未知挑战时更具韧性。
塑造可持续的数字化未来
在ESG驱动的商业环境中,网络韧性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企业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将网络韧性纳入ESG框架,企业不仅能够更好地管理风险,还能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面对日益复杂的数字化挑战,现在是企业高管重新审视网络韧性战略的最佳时机,以确保企业在不断加剧的数字风险中保持竞争力和适应性。这包括审慎选择和管理关键IT服务供应商,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策略,以及不断完善业务连续性计划。只有将网络韧性作为ESG战略的一部分,企业才能在数字时代真正成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为所有利益相关方创造持久价值,并为构建更安全、更可靠的数字生态系统做出贡献。(FTI Consulting董事总经理,中国策略沟通部负责人 薛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