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和《剧本》杂志共同主办的《冯俐剧作选》作品研讨推介会在北京举办。本次研讨会以“艺术与生命的深情对话”为主题,汇聚了戏剧界、文学界数十位重量级专家学者,围绕三卷本《冯俐剧作选》,共同探讨了冯俐近四十年创作生涯的艺术成就与精神内核。研讨会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陈涌泉主持。
《冯俐剧作选》
在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对冯俐的剧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在致辞中表示,冯俐“横跨多种文学体裁,是当代剧作家中的多面手”,并感慨其作品“满盘珠玉皆七彩,经得起读、演、唱、跳,是文学性与戏剧性的完美融合”。冯俐的作品在题材和形式上的多样化,为中国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形容冯俐的创作“如拥有神奇魔法的创作者,在题材与体裁间自由穿梭,推陈出新,为中国当代戏剧艺术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谭霈生以“剧作家的任务是写出人物内心最深层的动机”为核心,从冯俐早期作品《人跟人不一样》说起,剖析作品的创作哲学。他特别提到《山羊不吃天堂草》中少年明子的成长历程,称其“以个性为基础,揭示生命价值的底线,是中国儿童剧的重要突破”。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欧阳逸冰表示:“冯俐的剧作选是时代的‘书记官’,她用戏剧酿造苦涩与甜蜜的酒,回应历史的拷问。”他尤其推崇独角戏《木又寸》,认为其“宣告太阳底下所有生命都有权成长,是儿童剧史上从未有过的立意”。
《北京文学》原社长章德宁和工人出版社原编辑岳建一作为冯俐40年文学之路的见证人,回忆了她从一位年轻作家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剧作家的历程。章德宁认为,冯俐作品的突出特点是始终贯穿着不回避黑暗,但信仰光明的现实主义精神。岳建一表示,冯俐的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她非常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很自觉的审美追求、艺术追求。”
一级导演查明哲从创作实践的角度,分享了与冯俐合作的体会。他以“七心”总结冯俐的艺术人格:“童心不泯、初心守望、本心若磐、爱心涌荡、潜心创作、匠心独具、虚心向前。”他认为,冯俐的作品在戏剧结构和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创新,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能够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打动观众。查明哲特别提到与冯俐合作的《中华士兵》,认为其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剧作家冯俐
作为“跨界”多领域的写作者,冯俐始终以巨大的热情、专业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专注于每一次全新的题材、体裁创作。话剧《人跟人不一样》《高山巨人》《好人丛飞》《天使的祝福》,芭蕾舞剧《红楼梦》,儿童剧《山羊不吃天堂草》《木又寸》《猫神在故宫》等深受观众喜爱。尤其是儿童剧作品,为少年儿童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展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她的作品曾多次荣获国家级重要奖项,如“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等。
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的三卷本《冯俐剧作选》,收录了作者1990年至2023年三十年间完成的六十七个剧本,几乎涉猎到戏剧的各种样式,涵盖了话剧、音乐剧、歌舞剧、舞剧、诗剧、广播剧、小品、电视短剧、电影,有现实题材、历史题材、幻想题材,包括正剧、悲剧、喜剧……其中90%以上是演出、播出和发表过的作品,其中不乏读者和观众非常熟悉的作品。作为“跨界”多领域的写作者,作者始终以巨大的热情、专业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专注于每一次全新的题材、体裁创作。这套剧作选,不仅是冯俐个人创作的一次总结,也是她为经历的生活和时代刻下的注脚,她以永不褪色的童心与悲悯,点亮了艺术与生命的永恒对话。
《冯俐剧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