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原本指首部弯曲、可用于脱、拉、勾、拽、割的器具,根据史料记载最早出现于春秋末期的吴国。《吴越春秋》记有“阖闾既宝莫耶,复命于国中作金钩”。
伴随着古代人类征伐、战争频发,钩逐渐被运用于军事领域,兵器钩出现。战国时期,城防战时已大量使用钩,用以钩取攀城和地道进犯之敌。钩是一种刃部弯曲、以钩、锁、割、挑、刺为核心的格斗兵器,一般由钩首、钩身和钩把构成。由于钩单独使用时战斗力较小,在战场上一般作为辅助性兵器,与戈、戟、矛等主战兵器配合使用。《墨子·鲁问》中提到:“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退者钩之,进者强之。量其钩强之长,而制为之兵……”这里的“钩强”就是兵器“钩”和“拒”,是鲁班为楚国制造的水战武器,能在敌船后退时用钩拉住,前进时用拒推开,水军通过控制敌方船只距离,进而配合其他兵器杀伤敌军。
钩除单独作为兵器外,古人还将钩与其他兵器融合成复合型兵器。汉朝出现了一种钩、盾复合的防御性兵器,称为钩镶。该兵器以小型铁盾为核心用以推挡,盾前有一短刺用于刺击,盾的上下有细长的钩用以钩束敌兵。士兵在战斗时,常以钩镶与环首刀配合使用而攻防皆备。唐朝以后,此类带钩的复合型兵器更多。比如,宋朝军队常使用钩与枪合一的兵器,如单钩枪、双钩枪、拐枪、钩镰枪等。明朝士兵常用的长兵器有铁钩枪、钩镰刀,还有由铁索、绳索与钩构成的软兵器飞钩,用以钩取敌军。清朝绿营兵还使用过三须钩、铁挽、月牙钩戟、铁钩等多种钩形兵器。
此外,钩也被民间视作武术器械。比如,钩尖如扁担头的鹰嘴钩,钩身有叉的鹿角钩,还有带月牙状护手的护手钩。护手钩因常出现于武术表演中、双持短钩造型威猛而被人熟知。护手钩一般认为发于明朝而成于清朝。清朝武术典籍《手臂录》中记有“双钩之制,似戟而曲,能锁他兵……钩身带刃,可格可割。”该兵器的钩首无尖而成钩形,作战中可用来钩拽、拉扯敌人、敌兵器;钩身如剑,有的还两侧开刃;钩把后端有尖,呈锥形,可用于刺击;护手为月牙形铁刃,位于钩身和钩尖之间手持区位附近,用于格斗时保护使用者的手部。护手钩在演练时需配合灵活步法以避免自伤,因而比较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