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是致敬劳动者的时刻,更是关注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契机。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快递员、外卖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大量涌现,催生了规模庞大的新就业群体。为保障这一群体的职业伤害权益,自2022年7月起,国家在北京、上海、四川等7省市的美团、货拉拉、曹操出行等7家平台企业开展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简称“新职伤”)试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社部表示,准备将“新职伤”试点省份从7个增加到17个,并逐步推动在全国实施。
新就业群体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也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其中,货车司机群体撑起了货运物流体系,是货运行业的主力军,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重要贡献。从货拉拉了解到,目前货拉拉“新职伤”试点累计投入超过1.2亿元,保险累计覆盖160万新老司机,平台协助申请理赔司机超过1000名,单起案例最高赔付额度超过百万元。
“新职伤”试点背后的赔付故事
过去3年,货拉拉在“新职伤”试点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新职伤”如何护航新就业群体权益提供了生动实践。
从覆盖人数来看,货拉拉通过不断优化参保流程、加强政策宣传,吸引了超160万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劳动者参与“新职伤”试点,覆盖北上广深、重庆以及四川、海南、江苏等8个省区市,表明“新职伤”试点参与度取得显著成效。
货车司机荀师傅在广东跑车多年,去年在工厂装门窗货物时,因门窗倾倒,砸到腰,造成腰椎骨折。由于参加了“新职伤”保险,他从提交材料到完成赔付大概花了半年左右,赔付了四万元。“如果没有保险的话,每次跑车都提心吊胆,因为大部分司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一旦受伤对司机来说压力非常大。”他说,赔付的这笔钱在那段时间极大缓解了自己的压力。
货车司机陆师傅也在去年遭遇了一次交通事故,导致胸骨骨折。那段时间,不仅没了收入来源,光医疗费就花了快一万,让他的生活压力很大。由于之前向平台上报过情况,货拉拉主动联系陆师傅帮助申请“新职伤”赔付。陆师傅说,平台的工作人员很耐心,一直协助他准备理赔资料、跟进申请流程,历时四个多月,总共赔付5万多元。
这些真实的案例和数据,生动展现了“新职伤”赔付在减轻新就业劳动者经济负担、保障其基本生活方面的重要意义。“新职伤”对于灵活就业群体的好处,得到广大司机的一致好评。
司机蒋师傅表示:“货车司机是风险较高的职业,我们平时跑在路上也经常会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如今,平台主动给我们司机购买了职业伤害险,为我们司机人身安全增加了一份保障,也解决了后患之忧。” 司机陆师傅也分享道:“‘新职伤’这个制度挺好,保险基本上可以兜住我们的医疗费和误工费,至少说出事了躺在床上不能工作,也还是有一些收入补贴,报销下来的钱对很多司机来说可以说是救命钱了。” 这些来自一线劳动者的真实声音,表明“新职伤”在提升新就业劳动者安全感、解决他们后顾之忧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
“新职伤”:应运而生的必然选择
相关行业报告显示,新就业群体在工作中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安全风险。以货车司机为例,他们长期奔波在道路上,不仅要面临交通事故的威胁,还要承受高强度工作带来的身体疲劳和健康问题。此外,在装卸货物过程中,也存在着被货物砸伤、摔伤等风险。然而,普通工伤保险是基于传统劳动关系建立的,要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明确的雇佣关系。在新就业形态下,大多数劳动者与平台之间属于灵活合作关系,不符合普通工伤保险的参保条件,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传统工伤保险的保障。
“‘新职伤’是适应数字经济与平台经济迅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回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问题的制度创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闻效仪表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工作中面临较高的职业伤害风险,但由于缺乏正式的劳动关系,难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建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有助于提升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与包容性,推动实现更全面的社会保障覆盖。
货拉拉司机权益保障委员会执行督导丛海龙表示,在试点过程中,深切感受到,职业伤害保险的推出,确实帮助到受到职业伤害的司机师傅。货车司机是抗风险相对较低的群体,职业伤害保险为他们提供了兜底保障,帮助他们更好康复,并且回归社会参与工作。
专家也表示,“新职伤”与普通工伤保险存在明显区别。闻效仪谈到,“新职伤”突破了“劳动关系”的限制,试点地区普遍不再将法定劳动关系作为参保前提。此外,参保机制与缴费方式、管理方式与理赔流程也存在不同。
闻效仪认为,建立“新职伤”制度对新业态群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填补制度空白,赋予基本职业安全保障,提升职业尊严与归属感,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对货运、外卖等行业来说,也能起到规范行业用工、推动平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缓解劳资矛盾、稳定从业队伍,促进行业良性竞争、推动整体劳动条件改善的作用。
未来展望:全方位守护新就业劳动者权益
面对新就业劳动者职业保障的现状与需求,平台企业在灵活就业劳动者的职业保障上肩负着重要责任。除了进一步完善“新职伤”试点外,还应该从健康及行驶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守护灵活就业劳动者的权益。
丛海龙表示,一直以来,货拉拉也在完善风险预防机制,对新业态就业人员进行线下、线上的风险安全教育,向从业者推送实时预警信息,如暴雨天气减速、部分事故多发路段注意提醒等;为保证司机休息权益,货拉拉推出了“防疲劳”机制,对司机连续工作时间过长,司机端APP自动弹出休息提示,防止司机疲劳驾驶。
闻效仪也建议平台拓展职业伤害预防机制。加强司机入职培训、定期开展道路安全教育、交通法规普及、防范暴力与欺诈事件等内容,将伤害“事后补偿”前置为“事前预防”。同时,重视职业发展与心理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设立心理关怀机制,关注从业者长期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
除现有的劳动保障措施外,货拉拉也在对困难司机家庭进行帮扶。2018年11月,货拉拉正式启动“货拉拉司机关怀基金”,用于援助平台上因灾、因病致困的司机家庭。数据显示,2024年货拉拉司机关怀基金向49位困难司机伸出了援手,截至目前,货拉拉司机关怀基金一共帮扶了128个困难司机家庭。
新就业形态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而新就业劳动者作为这一领域的主力军,他们的权益保障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通过“新职伤”试点工作的推进、相关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及平台企业的积极作为,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新就业劳动者的职业保障将不断完善,他们将在更加安全、健康、有保障的环境中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记者 凌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