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6日电(吴诗萌)近日,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及系列品牌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启幕。会上,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简称科曼医疗)携120余款产品,六大综合解决方案,设立16大主题展区亮相会展中心。期间,科曼医疗总裁、科曼生物总经理易明生,科曼医疗国际销售部总监戴肖洁接受新华网专访,双方围绕企业出海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科曼医疗总裁、科曼生物总经理易明生
科曼医疗国际销售部总监戴肖洁
深耕医疗健康二十载 以产品矩阵筑牢出海根基
据易明生介绍,科曼医疗成立于2002年,作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军企业,其产品覆盖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等生命支持设备,以及体外诊断、医学影像等领域,凭借 “全院解决方案” 能力,服务全球 190 余个国家和地区超 27 万家医疗机构。
这种全科室覆盖的产品力,正是科曼医疗出海的核心底气。展会首日,科曼医疗举办以“智思激荡 医路同行”为主题的新品宣讲活动。活动中,科曼医疗集中展示了智能超声系统、重症监护仪、高端麻醉平台、新生儿高频呼吸机及三合一转运育婴箱等前沿成果。
这些覆盖生命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及信息化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不仅展现了科曼医疗“一切以终端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更构成了其出海战略的核心竞争力。正如戴肖洁在采访中所言:“我们的产品在医院科室覆盖上更为全面,比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科的设备打包方案,这种‘一站式解决能力’让我们在海外新建医院项目中极具竞争力,例如在非洲、东南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们正成为基建企业的首选医疗设备合作伙伴。”
凭借技术领先与产品矩阵的双重支撑,科曼医疗的全球化布局早已超越单纯的“产品输出”,而是以“全院解决方案”为纽带,深度融入全球医疗生态。
从“产品出海”到“生态共建” 科曼医疗出海战略进阶
科曼医疗出海始于2006年。
2006年科曼医疗建立外贸部,2008年首次涉足海外市场时,团队便意识到,单纯的 “商品输出” 难以突破欧美品牌壁垒,必须构建 “技术 + 本土化” 双轮驱动模式。2012年,首个海外分公司设立,这标志着科曼医疗从 “代理分销” 向 “本地化服务” 的转型。
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进,科曼医疗的出海战略迎来关键升级——从单一产品输出,转向深度参与区域医疗基建。
2015年,科曼医疗全球首款新生儿专用监护仪C60通过CE认证,成为中国首个获得欧盟市场准入的专科化监护设备,为进入土耳其、埃及等沿线国家奠定基础;2018年,作为中方核心设备供应商,科曼医疗参与“一带一路”最大医疗援建项目——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提供医用吊塔、手术灯、监护仪等600余台套设备,派驻技术团队驻点3个月,完成12场操作培训,助力老挝建成首个现代化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这种‘设备 + 服务 + 人才培养’的模式,让科曼医疗从‘供应商’升级为‘医疗生态共建者’,老挝项目惠及当地超 30% 人口,也为我们积累了与政府、国际组织合作的宝贵经验。” 戴肖洁表示。
子公司成立,专科化布局激活全球市场
2024年子公司科曼生物的成立,是科曼医疗“全球化 + 专业化”战略的重要落子。易明生解释道,“我们通过独立运营提升IVD业务的专注度,同时依托母公司的全球渠道优势,将检验解决方案快速推向市场。科曼生物独立运营后,专注体外诊断领域,与母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医学影像业务形成互补闭环。例如,我们针对儿科研发的少样本专用血球仪,与科曼医疗的新生儿监护设备协同,能为海外客户提供更全面、专科化的医疗解决方案,增强我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这种协同效应在巴西市场成效显著“我们的CH8600CRP分析仪在巴西市场的装机量已突破100台,成为当地基层医院的首选设备之一。”易明生说。
双向奔赴新范式 “从输出中国方案”到“共建全球标准”
在积极“走出去”践行全球健康责任的同时,科曼医疗始终坚信,全球化是双向的价值流动。因此,科曼将“引进来”视为战略拼图的重要一环——既输出中国医疗设备与解决方案,也引入全球顶尖临床经验、技术标准反哺产品创新,形成“技术出海—经验回流—标准共建”的闭环。
2019年,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围术期医学高峰论坛,邀请中、泰、意等国麻醉专家共议技术标准;2024年,组织泰国、韩国等12国专家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实地观摩,推动新生儿重症救治技术的跨国交流,同步将中国临床经验融入产品研发。
2025年,科曼医疗更是携手全球行业顶尖专家与战略合作伙伴,举办了“全球视野,共享成功·‘一带一路’医疗前沿与先锋交流论坛暨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市场增长论坛”高端学术交流活动。此次活动在上海、深圳两地展开为期五天的深度交流与学习之旅,围绕前沿技术、市场创新及合作机遇展开系列高水平对话,谱写国际医疗合作新篇章。
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有机衔接,科曼医疗打破了传统出海企业“单向输出”的模式,在全球医疗产业链中构建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关系,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全球化提供了“双向奔赴”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