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2日电(唐滨妮)在近日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胡昌苗表示,作为一家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与全球系统性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立足中国实践,把ESG理念融入了战略、文化与日常经营管理。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持续强化人民至上、客户至上的宗旨,依托科技和数据的双轮驱动,围绕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以“三大战略”为切入点,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在ESG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作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国有银行,中国建设银行96.16%为H股,数百亿的股份掌握在境内外坚持ESG投资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机构投资者手中。”胡昌苗表示,推动ESG治理,做好ESG方面信息披露,于中国建设银行而言既是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投资者的要求。
胡昌苗分享了中国建设银行关于ESG工作取得的多方面成果。
绿色金融方面,中国建设银行多措并举,深化绿色金融实践。通过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等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近期发布的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建设银行绿色贷款近3.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幅达26%。针对传统高碳行业,积极根据监管要求,大力发展转型金融,推出特色金融服务支持高碳行业通过技术改造降能耗、降排放。加强前瞻性的管理,将气候相关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在同业内率先上线了对公客户ESG评级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和风险定价。同时,积极开展火电、钢铁、水泥等八大行业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并且向社会公布。
服务民生方面,中国建设银行以科技为依托,通过大数据、AI等技术提升触达客户的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并降低服务成本。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中国建设银行科技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仅去年研发投入金额超230亿元。截至目前,中国建设银行服务的中小客户数量超300万户,普惠贷款达2.86万亿元。
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方面,中国建设银行通过与各地村支两委、商超合作建立近40万个“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构建专业服务体系。随着该业务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乡村振兴金融业务也逐渐成为中国建设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在智慧政务、乡村治理等层面,建设银行借助金融科技为基层治理助力。
在治理工作中,一方面,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借鉴境内外先进治理经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体制机制,提升运行质效。另一方面,也注重与同业和第三方中介机构联系交流,推动整个行业包括风险治理在内的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的不断进步。
胡昌苗表示,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高度重视在非财务信息方面的披露工作,包括努力加大年报、中报的非财务信息披露,特别是与ESG相关的信息披露比重,并在官方网站开设ESG专栏。同时,主动开展ESG方面信息披露。据了解,中国建设银行已连续17年编发社会责任报告,今年8月专门就ESG工作制作半年报。中国建设银行还加入了中英TCFD工作小组,共同推动相关标准的建立。并得到了包括明晟在内多家国际机构的认同,连续三年获评为“A”。
谈及工作计划,胡昌苗表示,境内外监管要求愈发严格,如联交所将于明年推出相关监管及披露新规。中国建设银行将进一步推动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生态责任有机融合,以新金融行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强化科技支撑和数据收集整理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下一步更好更规范地作好披露工作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