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y-statics-cdn.app.xinhuanet.com/uploadfile/xinhuahao/f5d19fe3-f31f-4ddb-9fb9-ea8abb618f3e.jpg)
“中国交响乐之春”是国家大剧院为中国观众打造的交响乐盛事,作为重点艺术节品牌,始终以大力推动中国交响乐事业繁荣发展为目标,集中展现中国优秀交响乐团的水准与精神,集中呈现了一大批扎根中华文化、反映时代回声的中国交响乐精品。在2023年国家大剧院第八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中,指挥家林大叶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深圳交响乐团为观众带来两场大型交响音乐会。本期经典艺术讲堂从这两场音乐会的部分曲目入手,由林大叶指挥讲述他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表达他心目中对音乐力量的解读。
指挥家林大叶
在阿尔沃∙帕特的极简风格音乐中享受音乐的纯粹
说到阿尔沃∙帕特,也许大家并不是特别熟知,但他是世界上备受瞩目的一位作曲家。其音乐创作的特点是一种极简约风,被大量用于电影配乐,如好莱坞大片《地心引力》、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电影《战地摄影师》,以及小众电影《爱的礼赞》《罗拉快跑》《天堂》等,无论是商业片或是小众文艺片,经常可以听到阿尔沃∙帕特的音乐。他的很多音乐作品都是从头到尾不停地重复几个简单元素,用同一语言反复进行同一阐述。神奇地是,这个重复音型丝毫没有让人感到无聊。它似乎有一种“催眠”作用,可以让听者在纷繁嘈杂的当下安静片刻,走进一个平静从容、周而复始、极简纯粹的音乐世界中。
阿尔沃•帕特(1935-今)爱沙尼亚作曲家。早期作品受肖斯塔科维奇影响,但后来采用严格的序列主义,并逐渐采用拼贴和简约派手法。
在陈其钢的《江城子》中感受中国音乐与文字的极致之美
关于音乐的美人们有过很多探讨。那么中国的音乐美在哪里?中国的音乐如何走向世界呢?林大叶指挥认为,其实中国的文字已经美到极致,中国的文字甚至涵盖了音乐里所包含的美好的元素——韵律、节奏、起承转合,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正是这样的一部文学作品。而中国作曲家陈其钢根据这首词谱曲而成的音乐作品《江城子》则使音乐与文学做到了完美匹配,更深化了我们对这首伟大文学作品的理解。在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悲凉、凄美,仿佛置身一种隔空相望、阴阳两世的对话、思念、大爱之中。
陈其钢(1951-今)中国著名作曲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代表作:古典音乐作品《源》《梦之旅》《蝶恋花》,芭蕾舞剧音乐《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音乐《山楂树之恋》,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等 。
在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中感悟生命之美
肖斯塔科维奇是苏俄时代伟大的作曲家,一生创造了15首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创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述与反思。在《第八交响曲》中,作曲家希望通过他的音乐让听众去感受到和平的美好与美好。肖斯塔科维奇在评价《第八交响曲》时说,作品里有黑暗、邪恶、冲突,但当这一切终将过去的时候,我们才真正感受到鲜活真实的生命是最美好的,他坚信这种美好一定会实现。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几乎遍及各种音乐体裁,15首交响曲、15首弦乐四重奏及其他作品使其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在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生涯》中织就英雄情结
林大叶指挥认为,德国晚期浪漫派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音乐电影。因为他的作品画面感极强,甚至可以使听众脑中呈现完整的音乐图像,仿佛听音乐的时候就看到了一部电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的交响诗《英雄生涯》。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曲被称为交响诗,因为他的作品既能体现哲学思维和诗的韵律,既有一定的叙事性,充满故事情节。《英雄生涯》通过六个不同主题,全面而多元化地展示了一个鲜活的英雄的形象。而这个英雄形象并不单一只有伟大的一面,我们可以通过不同音乐主题感受英雄的不同侧面。
理查·施特劳斯(1864-1949)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代表作:交响诗《英雄生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歌剧《莎乐美》《玫瑰骑士》,以及其他管弦乐作品、歌曲等。
音乐需要合作才能“共赢”
当下社会,我们有越来越好的音响设备让我们实现在家里欣赏音乐。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走进音乐厅欣赏音乐呢?因为,一场音乐会是音乐厅里的所有人共同完成的——指挥、演奏家、听众,也包括不在场的作曲家。一场音乐会中,指挥家演出过程背对听众,却可以感受到听众所营造出的奇妙气氛,从而给指挥和演奏者创造兴奋感,所以好的艺术现场是艺术家和观众共同创造的,而这种现场感是任何高级的音响设备所无法达到的。
著名意大利指挥大师克劳迪奥·阿巴多(1933-2014)的纪录片名为《聆听寂静》,纪录片名字缘起为一场音乐会。在演出马勒的《第九交响曲》时已弱收结束,本应掌声如雷,却全场鸦雀无声。听众为这场音乐会创造了一分多钟的寂静,给指挥大师阿巴多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这种寂静要比任何的欢呼所带来的感动多得多,因为所有听众听懂了他的音乐。
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部/策划
林大叶/讲述
赵诣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