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三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在北京开幕,来自3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参会人员就知识产权法治建设、保护、运用、国际合作等展开交流。
本届年会共设置1个主论坛、11个分论坛,超过20场同期活动,以多元化形式展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会议期间,长安汽车科技及项目管理部总经理、科协常务副主席、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郑长江接受新华网专访,就长安汽车在汽车行业变革中的角色、未来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及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智能电动化转型,长安汽车勇立潮头
“在长安汽车工作的这二十多年里,我见证了企业的每一次跨越与蜕变。”郑长江表示,从市场部到研究院,再到产品开发及科项部,每一次经历,都见证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近年来,科项部主导了公司多项科研创新规划,不仅优化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法规制定,制定发布了2项国际标准,并在新能源、噪声等领域提出了多项WP.29法规提案,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大潮,长安汽车早已未雨绸缪。据了解,长安汽车深耕智能化领域十余年,形成了涵盖体验设计、系统设计、软件集成、算法、数据闭环等在内的核心能力。截至目前,长安汽车已掌握1500余项核心技术,其中智能化核心技术200余项,新能源核心技术400余项,并成功孵化了多个创新复合型主体,在智能驾驶、智能交互、智能控制等领域有26项技术首发量产,为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拥抱新趋势,迎接“新汽车+新生态”时代
郑长江认为汽车产业将迈入“新汽车+新生态”的发展阶段,而长安汽车已为此做好了充分准备。通过新能源的“香格里拉”计划、智能化的“北斗天枢”计划以及全球化的“海纳百川”计划,长安汽车正加速推进数智新汽车的发展,并布局了长安启源、深蓝、阿维塔三大新能源品牌,以应对未来全球市场的竞争。同时,长安汽车还拥有一支来自全球31个国家、1.8万名研发人员的强大技术团队,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在技术创新方面,长安汽车也从未停歇。郑长江透露,长安汽车正快速突破高压快充等关键技术瓶颈,并计划完成自主CTV电池开发,不断迭代整车电气架构,实现整车电控的敏捷性与独立性。同时,在智能化领域,长安汽车也在持续强化高阶智驾能力和AI大模型等前瞻研究,全面迭代SDA技术平台,推出新一代高阶驾驶辅助系统,全面升级AI座舱。知识产权作为技术创新成果保护的“矛”与“盾”,在长安汽车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建立“6+1”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体系,长安汽车不仅有效保护了自身技术成果,还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