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4月21日电(杨萌)围绕国家提振消费的一系列政策举措,近日,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程强指出,消费已连续多年贡献超80%的经济增长,成为抵御外部冲击、稳定经济大盘的关键支撑。政策正推动消费从短期刺激向可持续增长深化。
提振消费行动政策效应明显
程强表示,2025年开年以来,从1月10日的扩消费工作推进会,2月5日的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到2月1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到2月20日国务院以“坚持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为主题的第十二次专题学习,国务院层面已多次部署促消费工作。
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按照“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的政策思路,部署了七大行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9%,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好,整体来看,以旧换新是社零增速提升的重要支撑。
中国内需潜力巨大
程强指出,以居民消费行为划分,将中国消费市场划分为三个时期,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继续提升,居民开始出现消费升级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一是追求新消费热点,比如电子产品领域首发经济特征明显;二是愿意为高品质产品支付更高价格,比如在家电、家具和汽车等大件消费品上,以及酒水饮料、零食领域、服装领域更强调品牌价值;三是追求高品质生活,体现在教育、医疗、出行旅游、文化娱乐领域的支出比例提升。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内需市场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新消费热点正在不断涌现
程强表示,近年来,随着网络传播效应的进一步强化,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距离显著缩短,产品质量信息透明化程度提高,消费者直接口碑效应演绎的时间显著缩短,导致试错消费和无效消费明显减少。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和自媒体的传播效应,品质成为一个可以很快被识别的产品属性。在营销领域,品牌管理和广告投入均开始让位于消费者口口相传的产品质量口碑。这导致优秀口碑的消费品,供不应求;大众化、标准化的消费品,开启价格战;而口碑不佳的消费品,无人问津。近年来,像黑神话悟空、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及各种新型的电子产品和智能驾驶汽车等等,都出现了优秀口碑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此外,相较于传统的纸媒和电视,点评网站、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带来了更强的传播效应,促进了品质消费的发展。
预计今年消费将成为稳经济的重要支撑
程强认为,消费是最终需求,既关系着经济发展,也关系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在我国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4年以来,我国针对内需不足等突出问题提出“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大力推出“两新”政策,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程强指出,我国消费市场的稳定增长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供给牵引需求,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多元化服务供给,挖掘消费需求。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有助于对经济增长形成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