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2日电(赵海军)2024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大会10月12日在广州市举办。会议间隙,中国机械总院中机认检(以下简称:中机认检)中机检测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赵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要建立和完善低空飞行器涉及的飞行管理、材料、零部件、分系统、整机等方面标准体系,加大国际合作,结合行业现状和应用实际,制定相关性能和安全要求。
新华网:中机认检在低空经济领域如何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赵诚:中机认检作为国家级认证检验平台,扎根认证检测领域40余年,在汽车、工程机械、民航地面设备、军用装备领域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完善方面累计了丰富的经验;深度参与了工程机械、民航地面设备领域领域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工作,结合通行的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以标准为抓手,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构建相关产业典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认检研服技术保障体系,实现相关领域快速发展,成为助力实体经济壮大的重要力量。中机认检借鉴上述经验,从以下两个方面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第一,中机认检聚焦低空经济领域的通用航空器产业关键共性计量测试和认证问题,投资5.8亿元建设“智能应急装备检测产业园”,打造低空飞行器质量验证服务平台,构建认证检测、标准验证、分析评估服务体系,提供低空飞行器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场景应用到报废评估全生命周期技术支撑,助力低空飞行器行业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第二,从低空飞行器行业管理角度,借鉴汽车、工程机械、民航地面设备不同领域的行业管理模式,与国家相关部委和机构正在推进“我国低空飞行器行业管理体系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探索建立低空飞行器行业管理体系。
新华网:低空飞行器的质量检测、认证和评估方面,目前有哪些法规和标准?
赵诚:从两个方面来说:
一、法律法规方面:《中国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以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适航审定管理程序》等若干适航审定行政规范文件。
二、标准方面:主要有2023年发布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 42590-2023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要求》,以及针对轻小型的GB/T 38058-2019《民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试验方法》、GB/T 38930-2020 《民用轻小型无人机系统抗风性要求及试验方法》等,当然也有植保、林业、通信等50余项标准。
新华网:中机认检能提供哪些具体的技术检测和认证服务,来支持低空经济的发展?
赵诚:中机认检目前能够提供安全性能验证试验(电子围栏、远程识别、结构强度、机体结构等)、飞行性能试验(飞行高度、速度、作业半径、定位导航精度等)、环境适应性试验(高低温、湿热、冲击、振动、淋雨、抗风等)、电磁兼容性试验、动力系统试验等方面的检测工作。
新华网:如何确保低空飞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性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赵诚:确保低空飞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性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方面,建议从以下方面落实:
1.制定相应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确保低空飞行器性能和安全性的技术路线和理论创新,加大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力度;
2.建立完善的检验验证和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职责清晰。
新华网:中机认检和中国移动在低空经济领域有哪些合作?
赵诚:目前我们在低空经济的基础层面与中国移动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低空经济涉及的通信和部分芯片领域,合作重点是检验验证和产品符合性方面,尤其是在生产厂商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上。中国移动在产品推广和市场化推广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因此我们在这块进行了初步的合作。
新华网: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赵诚: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在大中小学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布局低空经济涉及的基础学科,培养低空经济产业相关的技术队伍、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
——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治理,制定相关的经济约束机制,鼓励围绕低空经济开展创新研发的科技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并配套相应的科技经费支持和管理制度;
——加快推进低空经济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产品及技术标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低空经济涉及的具体应用场景上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