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9日电(杨萌)近日,国海证券研究所商社首席分析师芦冠宇表示,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为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大动力。此后,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印发的《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细化完善促进健康消费的重点举措,共同勾勒出消费市场的崭新蓝图。
“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是驱动我国经济前行的核心动力。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扩大内需对于我国维持经济稳定增长、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而言,具备极为关键的意义。当前,我国已推出一系列内需支持政策并卓有成效,我们认为,未来我国内需虽有挑战,但机遇与潜力巨大。”芦冠宇表示。
我国内需市场蕴含机遇与潜力
芦冠宇表示,随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服务消费、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文旅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成为新趋势,文娱旅游、国货潮品、智能家居等正在成为新增长点。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国内出游人次56.15亿,比上年同期增加7.24亿,同比增长14.8%。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内需市场的韧性,以及政策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方面的积极作用。
芦冠宇指出,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加速变化,我国通过政策促进内需,是稳定经济增长、降低外部风险冲击的重要手段。国内经济发展阶段转变。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经济结构面临调整与优化,消费率仍有提升空间。2023年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仅38.8%。
芦冠宇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传统的依靠低成本劳动力优势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需要升级。因此,通过政策引导,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的关键举措。
全方位扩大内需
芦冠宇称,目前我国政府已推出了多项举措,全方位扩大内需。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
芦冠宇认为,今年我国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其中,30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扩大健康、养老、助残、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
芦冠宇表示,发放文旅消费券、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文旅部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活动涵盖演出、展览、休闲娱乐、景区景点、餐饮住宿等相关门类。各地积极发放消费券,覆盖景区门票、旅游交通、文创产品、酒店住宿等场景,比如北京市朝阳推出“食在朝阳”餐饮消费券;“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采用“在线报名、摇号中签”的方式发放;广州通过云闪付平台发放餐饮消费券;成都市发放文旅消费券,举办“四时·乐游天府”系列精品文旅促消费活动;杭州市通过云闪付平台发放餐饮专项券,举办“食在杭州”等活动。
扩内需政策应精准施策与长效机制
“在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加持下,我国内需的贡献率不断提升,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7%。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内需政策可重点提升以下几个方面。”芦冠宇表示。
政策工具箱丰富化。在基本的政府补贴基础上,提供更多样化的政策手段,提高政策的受益范围。比如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出网红打卡点、打造智慧沉浸式旅游空间、发展乡村旅游和夜间经济等。此外,还可以延长消费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比如加强“音乐+旅游”“演出+旅游”“展览+旅游”等交叉业态,推出“民宿+非遗”“民宿+农产品”等套餐,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芦冠宇认为,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精准施策。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实施精准的内需促进政策。基于区域需求差异,对于经济发达、消费能力较强的东部沿海地区,政策应侧重于引导高端消费、服务消费的发展,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高端医疗服务、现代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例如,在上海、深圳等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高端商业街区,吸引国内外高端品牌入驻,提升城市的消费能级。对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政策应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民生保障的加强以及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
芦冠宇表示,要构建内需政策的长效机制,提升政策稳定性与持续性。构建促进内需的长期政策机制,以实现内需的可持续增长。在政策稳定性保障方面,保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的相对稳定性与连续性。例如,在税收政策上,对于企业的研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应长期稳定实施,使企业能够制定长期的研发与投资计划,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内需增长。在政策评估与调整机制建立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促进内需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消费政策为例,通过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消费结构变化、消费者满意度等指标的监测与评估,及时调整补贴范围、补贴标准或补贴方式,确保政策能够持续有效地促进内需的扩大与升级,推动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