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开发布第八批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信息,微医自主研发的“微医医疗大模型”“微医医疗助手大模型”“微医健康助手”通过算法备案。此番拿下三项大模型的算法备案,标志着微医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技术能力以及在医疗健康行业的服务能力获得官方认可。
微医三项大模型算法通过第八批国家网信办备案
国家网信办的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是我国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进行的一项重要监管措施,旨在确保算法应用的合规性、安全性和透明度,是对大模型数据、内容、算法等方面安全合规的国家级权威认可。作为国际医疗AI平台,微医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已布局多年,始终致力于将前沿科技转化为实际医疗服务能力,此次获得算法备案的三大模型,均展现了其在精准化、个性化提供医疗健康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技术优势。
行业人士表示,在标准严苛、门槛极高的医疗健康领域,能一举拿下三个备案,这不仅是官方对微医技术实力的肯定,更是对其在医疗AI领域领导地位的再次确认。
值得一提的是,微医医疗大模型在国内医疗大模型测评平台CMB(Comprehensive Medical Benchmark in Chinese)中以91.71的高分位居榜首,充分证明了其在医疗知识理解、临床决策支持等核心功能上的水平。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微医持续深化的场景实践与技术迭代,通过构建AI健共体和人工智能医院等多元化的业务场景,微医不仅积累了海量的高质量数据资源,还不断优化模型的适应性与实用性,使之能够更精准和高效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微医的医疗大模型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更在实际应用中展现了强大的效能优势。在与天津等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健共体项目中,微医基于其强大的医疗大模型底座研发的“AI医生、AI药师、AI健管、AI智控”等四大智能体已实现较大规模应用,形成了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应用闭环。得益于AI技术的支持,医疗健康服务快速提质增效,天津健共体的日均服务人次超过1.8万,近20万名慢性病患者受益于高效的慢病管理服务,人均医疗费用显著下降。
此外,微医的“AI健管”智能体将健康管理师的工作效率提升了150%,“AI药师”促进用药合理性与经济性提升到98%以上。“AI医生”落地使用后,基层诊疗方案质量提升了22%,相关检查项目的基层年度筛查率提升了28%,“AI智控”助力医疗医保合规提升了9.6%。
在数据积累方面,微医平台已沉淀超过4亿条对话数据、2亿份病例资料及20万条医生诊疗信息,经过规范化脱敏后能够为AI模型的训练和有效应用提供坚实基础。通过实施对齐算法、角色对话监督学习及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等多种策略,微医的医疗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多模态任务中表现出色,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交互体验和服务质量。
随着全国医共体向健共体的转型升级,天津等地的健共体模式正在成为医改新方向的“标杆范式”。微医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微医将继续深化AI健共体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积极响应国家医改政策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医院3.0战略升级,拓展AI辅助诊疗的疾病谱系,探索更多创新的慢病管理模式。此次获得三项算法备案,无疑将为微医注入更强的发展动力,助力其实现更高层次的AI赋能,为医疗健康产业带来更加丰富、高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