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季节,在山东省巨野县的乡村田野,硕果累累,丰收在望。在柳林镇的鸿天服装厂的车间内,300多名工人正在紧张缝制出口欧美的棉服。
“我们服装厂的工人都是来自周边村庄的农民,目前我们的生产订单已排到明年1月份。”鸿天服装厂厂长李文娟说。
工厂建到家门口 农民就业不发愁
为破解村庄规模小、经济基础弱等问题,从2023年起,作为全省跨村联建重点跟踪指导县的巨野县按照“地理位置相邻、资源禀赋相似、产业结构相近”的原则,全县共规划设立联建片区156个,全部成立联合党组织,20名县级领导干部结对包联,154名第一书记参与创建,562名镇街工作人员下沉一线,片区专职工作力量全面加强。组建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特色产业、返乡创业、公共服务5个工作专班,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清单化、项目化推动片区建设。
为让更多的村庄攥成拳、抱成团、连成片,凝聚发展合力,巨野县聚焦“1+5”组织体系,积极探索村党组织跨村联建,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区域联建、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毕庄的项目,榆园的地,郎庄的资金,大家共受益。”这是笔者在巨野县柳林镇前郝村听到当地农民流传的一段顺口溜。柳林镇党委书记王阳锋介绍,当时毕庄村引进来一个服装项目,但没有建企业厂房和车间的闲置用地,而郎庄村集体有资金却没有好项目,于是,在镇里的撮合下,便把山东省纺织服装重点企业的鸿天服饰厂招商引资建到了榆园村。
“我家离这3里地,在这个服装厂上班比外出打工好,我现在每月能拿到五六千元工资,还能照顾家,车间有中央空调,冬暖夏凉,工作环境比较好,都是熟悉的乡音,工作比较开心。”家住良寺村的工人陈龙美说。另一位后郝村的农民工说,我在这里是辅助工,每月能领到3000多块钱的工资,家里还种着9亩地,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就在这里打工,车间的活比种地轻松多了,在这上班比在家里种地收入高多了。
柳林镇前郝服装小镇示范片区通过向企业派驻“店小二”,帮助企业协调银行贷款、招工用工、物流服务等工作,片区内鸿天服饰、胜芳服饰等6个大中型企业蓬勃发展,产业布局基本成型,增加集体收入160万元,带动600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真正将组织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中、群众富在产业里。
资源整合聚合力 抱团取暖增效益
核桃园镇山乡石寨特色文旅示范片区,下辖前王庄、后王庄、前山王、后山王4个村,均属于典型的传统古村落,有相似山石文化、红色历史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片区党委先后回引退休职工王希成、电商达人丁丹等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或到村任职,指导各村发展旅游配套项目,乡村旅游风生水起,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
“我们前王庄村是一个旅游村,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村里发展了一些产业项目,带动周边村一起致富共同发展,既增加村民的收入,也增加村集体的收入。我们组织各村会做针线活的老年人,会做刺绣扎花的村民,成立了手工艺品厂,既为这些传统的老工艺不失传,也增加旅游产品的多样化,让来的游客在我们村能吃、能玩、能有喜欢的旅游产品带回去。” 核桃园镇前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希成告诉笔者。
董官屯镇以董海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范本,推动贾楼、二联、董后三个村大规模开展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流转土地种植果树600多亩。
“我们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种植的果树,亩纯收入五六千元,比单纯种地收入高多了,每年除村民的租金外,从利润中拿出20%交给村委会办村里的公益事业。”董海村支部书记左海军介绍,现在我们村里的“夕阳红餐厅”对村里75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供应早餐和午餐,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能安心在外地工作了。
富脑袋也要富口袋 牡丹画绘出致富新门路
田桥镇东祝村是当地有名的“状元村”,全村1800口人,520户,有400多名大学生,其中有14名博士、34名硕士。
“我们村历年来都对教育特别重视,人才就是财富。”东祝村支部书记祝司亮介绍,去年10月份,我们用上级扶持资金在村里的废坑塘上建起了东祝村书画院,书画院从他们的收入中每年向村委会交2万元,作为村集体收入。现在书画院里的画师都是附近村庄的农民,农忙时种地,农闲时画牡丹,有专门的人员收购和销售。
“一幅六尺的牡丹,好的能卖2000块钱,差的也能卖1000元左右,我在家里边带孩子边画画,一个月能挣二三千元,在这里比较自由,不耽误接送孩子。书画院条件比较好,夏天有空调。”朱烟墩村的农民画师张彩霞说。
为把工笔牡丹画做成产业,县书画院开设了“陪伴花开”工笔牡丹画专项培训班,强化专业书画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向专业画师转变。目前,该县书画产业从业人员2万多人,作品远销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形成了牡丹绘画、收购和销售一条龙,年综合产值可实现20多亿元。
龙头带动链式发展 优势产业迭代升级
跨村联建,产业联结是关键。该县聚焦自身特色,依托镇村产业基础,以片区为单位进行整体规划,打造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特色发展高地。全县规划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44个、农业产业园18个,服装加工、食品生产、休闲文旅等特色产业链初具规模。
龙堌镇张楼、沙沃等4个行政村与龙麟现代农业产业园,成立龙堌镇农旅融合示范片区联合党委,探索实施村企联建型跨村联建。产业园占地面积2000余亩, 现有设施农业大棚298栋,育苗玻璃温室大棚1栋、育苗棚5栋,配套建设产品交易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数字化农业管理中心、电商直播中心,是一座集现代育苗、农业生产、产品展示、物流交易、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
片区成立以来,指导产业园在种植传统蔬菜基础上,成功向种植蓝莓、蟠桃、圣女果等特色果蔬转变,实现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迭代升级。园区已与北京新发地、济南、石家庄等大型商超建立了直供渠道。其中走俏北京、济南等大城市的龙麟蓝莓果,市场价每公斤达到150元以上,日产量400公斤,仍然供不应求。
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片区党委与潍坊丰年年数字化农业签订技术合作协议,按照智慧农业发展定位,对298个大棚实施数智化改造,配备了智能传感器、控制器、多媒体终端等设施,建立了丰年年数字种植平台,对地块内的农作物长势、温度、湿度、病虫害情况等实行全天候监测,实现了精准温控、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等在线全流程管理,为现代农业插上“智慧翅膀”。
“巨野县作为全省跨村联建重点跟踪指导县,综合考虑人口、产业、资源等因素,规划设立156个跨村联建片区,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营、治理联动、服务联享的‘四联共建’工作模式,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示范片区集中、服务向基层一线集中,让群众在联建过程中得到实惠、看到实效,实现村庄抱团发展、连片振兴”。巨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贾欣国说,“下一步,巨野县将按照立足实际、积极稳慎、久久为功、扎实推进的原则,持续深化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工作,奋力打造乡村振兴巨野样板。”(侯晓娟 段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