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今年1月至10月,长春市民营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51.61万户,其中民营企业达到38.90万户,同比增长13.93%;个体工商户达到112.71万户,同比增长7.59%。增长的数据展现了长春市民营经济的韧性与活力,是长春持续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的实干实效。
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长春市始终如一、蹄疾步稳,以“五个紧盯”全力支持民营经济迈向新台阶。民营经济已成为了长春市振兴发展的中坚力量,奋力描绘长春全面振兴新突破的愿景。
高位统筹,全面夯实发展基础
1月29日,长春市委市政府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组织召开全市最高规格的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暨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为502户企业现场发放了1.83亿元的“新年红包”,打开了民营经济新一年的发展之门。
而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3条”政策举措和“26项”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和实施,民营经济工作纳入长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一系列动作有效激发了民众创业热情,市场主体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拥抱科创,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长春市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十大提升行动”,全市各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量由2021年底前的485户,增长至2022年底的1196户,又进一步增长到2023年底的1452户,总数量实现“三年三番”,年平均增速高达66.5%。
此外,禹衡光学、光华微电子2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功升级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长春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了由历史上的2户到4户的翻倍增长,涌现出了东北地区首家“独角兽”企业长光卫星和捷翼汽车,用实际成绩印证了民营经济“长春模式”的发展思路。
智改数转,全面提高发展效率
立足民营企业发展所需所盼,长春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打破数字化市场准入“玻璃门”,制定若干数字化转型政策措施,获批了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今年以来,长春市引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达到了43户,服务工业企业超过了100家,推动数字化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等数字化转型项目154个。
目前,长春市已有551户工业企业计划启动“智改数转”,计划总投资高达200亿元,超过200户企业注册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助企纾困,全面破解发展难题
哪里困难哪里帮。长春市坚持线上、线下助企联动,构建了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平台”。
在线上,扎实建好“长春亲清政企关系”微信服务群,打造了营商环境“硬载体”,即时、高效解决了10323户入群企业发展难题25957件;
在线下,持续擦亮“万人驻(助)万企”为企服务“金名片”,全力解决了6200户“四上”企业和1055户高成长性企业2953件“急难愁盼”的问题,解决率达99.9%。
政策引导,全面强化发展支撑
应时而变,长春市接连抛出政策“红利包”,给予民营企业“安全感”和“幸福感”,设立了20亿产业政策扶持资金,制定出台3个指导性文件。为加快建设万亿级世界一流汽车产业集群,加快打造两个千亿级新兴增长极,培育更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政策千万条,落地第一条。长春市深入开展惠企惠民政策直达行动,搭建政策直达平台,完善标准化审查制度,建立政策更新机制,实现国家、省、市、区4级政策在平台“能公开尽公开”,截至目前,政策直达平台上线政策服务事项540个,兑付3.15亿元、减免46亿元,让政策红利真真正正惠及企业,共同形成政企同心同向、携手并进的生动局面。
据了解,未来长春会不断舒活民营经济“筋骨”,在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彩”,奋力谱写长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李莹莹 王静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