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4月20日电(康静 柴静)对云南省唯一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云南大学来说,4月20日这一天是特别的——这是世界各地的云大人为母校“庆生”的日子。
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文艺晚会现场(2023年4月19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在2023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一封重要贺信为百年云大奋进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收到贺信后的一年时间里,云南大学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加快建设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在边疆民族地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色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
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大门(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大学 供图)
一年来,云南大学以重要贺信精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云南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落实全省教育发展大会、云南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双一流”建设专题会议要求,聚焦“六个高质量”和“六个一流”,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全力开创百年云大新局面。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再增强
贺信中指出,100年来,云南大学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办学精神,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1923年正式开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建校百年来,云南大学先后培养了30余万名各类人才,为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稳定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百余年来,无论是茶马古道的提出还是对中老铁路的调研,或是对云南大象北上南归的守护,以及古生物和生命起源研究……一代代云大人扎根边疆,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力量。
云南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资料图)。新华网发(李哲 摄)
据了解,为确保重要贺信精神落地落细,云南大学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明确5个方面23条措施和18项任务,着力推动工作落细落实,持续提升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呈贡校区图书馆(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大学 供图)
一年来,云南大学紧紧围绕云南省“三个定位”和“3815”战略发展目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云南大学党委书记周学斌介绍,云南大学发挥民族与边疆学科群优势,努力构建中国特色民族学自主知识体系,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发挥高原生态与地球环境学科群优势,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原湖泊治理等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研究,服务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新增“西南跨境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挥地缘政治与区域国别学科群优势,聚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文明交流互鉴,组织开展中华文化“走出去”和文明交流互鉴“西南通道”建设,共同发起成立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建成7个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服务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学生毕业照(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大学 供图)
此外,云南大学持续建设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学、古生物、天文学研究中心,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努力在优势特色领域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根结线虫生防技术、多年生稻、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等实现转化或获得社会资本投资推进研发;降尿酸天然健康产品、纳米抗体衍生药物研发取得重要进展;与企业联合研发的医美产品和疫苗即将量产;深入开展云南乡村社会大调查,影响力持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明显……这些,都是一年来云南大学在重要贺信精神的引领下,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取得的重要成绩。
“双一流”建设结硕果
贺信中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希望云南大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7年,云南大学成为国家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2018年跻身中西部14所“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行列,2022年,继续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那么一年来,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取得了怎样的突破?
东陆校区(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大学 供图)
据了解,云南大学多措并举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新增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个,国家一流课程达27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在地方高校保持领先;推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走深走实;获批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点。
呈贡校区天文台(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大学 供图)
在人才队伍方面,云南大学1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入选“新基石研究员”项目,1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新增“四青”以上人才10人,建成民族学、生态与环境、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等人才高地,全省高校近半数国家高层次人才汇聚云大,有力支撑了云南人才强省战略。
呈贡校区学生会堂(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大学 供图)
在学科布局方面,云南大学致力于建设支撑国家和云南未来发展需要、具有云大特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格局。民族学、生态学、统计学实现全国引领,“A”类学科数在14所部省合建高校中排名第一,ESI前1%学科增至9个,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区域国别研究等“四新”学科、交叉学科取得新成绩,29个学科上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新增5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突破
贺信不仅为云南大学,也为云南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指明了方向。一年来,云南大学以贺信精神为指引,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突破。
据悉,云南大学坚持“四个面向”推动有组织科研,持续产出重大科研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项目160项,获直接资助经费6306.4万元,在Nature、Science、PNAS上发表3篇论文,在CNS子刊和学科领域顶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新增“西南跨境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呈贡校区泽湖片区(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大学 供图)
在人文社科领域,云南大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55项(其中西部项目10项,位列全国高校第2);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8篇,中国社科院所刊等CSSCI来源期刊发文345篇,ESI等发文39篇,出版各类著作150部;获批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获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4个。
周学斌表示,未来,云南大学将持续推动贯彻落实重要贺信精神的各项工作,着力提升党建引领保障一流大学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当好云南高等教育排头兵,紧盯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着力完善德智体美劳教育培养体系,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同时履行好推进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建设的主体责任;牢固树立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理念,围绕云南所需,持续提升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堪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呈贡校区钟楼(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大学 供图)
“云南大学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重要贺信精神,不断激发全校师生团结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努力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周学斌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