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1日电 19日,第六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举办“人工智能在出版中的应用”专题分论坛,邀请6位国内外专家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期刊出版中的应用与展望。论坛由科学出版社、《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共同承办,分为专题报告和嘉宾对话两个环节,活动由科学出版社总编辑彭斌、《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冰共同主持,吸引了90余位嘉宾和代表的参与。
施普林格·自然内容创新副总裁施恒宁(Henning Schoenenberger)在“基于AI的编辑出版服务”的专题报告中分享了人工智能的范畴与内容、人工智能与开放科学等议题,并结合施普林格·自然的应用案例,介绍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实践和产品、作者的作用、论文作者使用大型语言模型的要求等业界关注的话题。
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德兵介绍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设施——预训练大模型的演变与挑战,认为人工智能存在规模效应,随着参数规模扩展至千亿,模型性能将发生质变。他从为什么要做行业大模型、如何做好行业大模型等方面,对大模型与科技服务进行了探讨。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新媒体部主任沈锡宾基于医学常识的储备、阅读文献和理解文献、看病例资料辅助诊断、临床辅助诊疗支持(CDSS)等方面的能力测试,分析了AIGC技术在医疗健康方面的应用潜力,并从图片优化、阅读理解、投稿推荐、智能内容识别+结构化+体例检查+智能审校、创新性分析等方面,探讨了AIGC技术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和知识服务中的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袁军鹏指出,随着AIGC技术出现,产生了大型语言模型生成内容、更加隐蔽的假数据“成果”、数据篡改或捏造等问题,这些学术不端行为加大了学术调查、取证、质证的难度,提出要针对AIGC辅助论文写作原则与边界、如何由结果监管转向过程监管等问题研究应对举措。
爱思唯尔高级副总裁,细胞和柳叶刀总裁Anne Kitson在“生成式AI及AI辅助技术与科技出版”视频报告中,系统介绍了爱思唯尔有关作者、编辑和审稿人的AI政策和指南,以及编辑和审稿人保护作者的机密性和数据隐私权的政策,强调了作者负责任的AI使用和披露的必要性。
瑞士前沿出版社科研诚信总监Elena Vicario在以“AI工具在科研诚信与质量把控方面的应用探索”为题的视频报告中,从稿件初筛、同行评审、图片审查与监测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人工智能工具在协助识别论文写作、投稿、同行评审过程中的异常之处和学术不端问题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
在嘉宾对话环节,与会人员围绕人工智能工具在期刊出版中的应用、积极作用与隐患风险,如何合理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促进期刊出版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期刊出版界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正视人工智能,加强与专业技术公司合作,共同探索如何判定稿件中包含AIGC生成的内容,合作开展大语言模型工作,研究实现AIGC最关键的问题,以及怎样合理利用AIGC技术辅助论文写作,促进编辑出版与知识服务,更好地促进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