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没走完的路,我来替你走下去。”这是26岁广州民警陈镪均的从警初心。
16年前,他的父亲——越秀区分局便衣侦查大队民警陈世豪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不幸牺牲,被广东省政府评授为革命烈士,并被公安部授予“二级英模”称号。3年前,陈镪均也加入了父亲生前所在的中队,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如今,踏着父亲曾经的征程,陈镪均眼神坚定,步履铿锵,“请爸爸放心,我会像你一样尽职尽责,守护好广州这座城市”。
陈镪均在执勤 受访者供图
“心里有件重要的东西不见了”
在陈镪均的印象里,父亲总是很忙。
“常常是他回家时我已经睡着,我醒来时他已早早出门工作。”他说,尽管如此,父亲仍会尽力陪家人。陈镪均清晰地记得,一次父亲难得休息,一家三口在番禺的宝墨园游玩——他手机里珍藏的那张全家福,就是当时拍摄的。但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如今家里留下来的有父亲形象的照片也屈指可数。
如今,陈镪均会时常翻看这张全家福
2007年7月5日晚,在广州市某公交站,一辆公交车停靠站后,3名男子突然上车抢走一名事主的手机。在此蹲守的陈世豪和同事们迅速出击,将嫌犯制服。但陈世豪意外受伤,并于次日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牺牲。
那是陈镪均期末考试的前一天,还有十几天便是他11岁的生日。“考试结束后,爸爸的同事来接我,当时我还不懂什么叫做牺牲。”对于父亲的离开,年幼的陈镪均没有清晰的认识,只是懵懂地感觉到,“心里有一件重要的东西不见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才慢慢知道,原来父亲是为了人民群众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陈镪均展示他和父亲的合影
“我想成为像他那样的人。”父亲的牺牲,让从警的种子在陈镪均的心底慢慢生根发芽。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公安院校的侦查专业。
“爸爸是我的榜样,也是鼓舞我前行的力量之源。”2020年,23岁的陈镪均顺利通过考试,进入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刑警大队二中队,正式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这也是陈世豪生前所在的中队。对陈镪均而言,选择加入这支队伍,是精神的传承,更是情感的延续。
“大家都说,我越来越像你”
在越秀区分局,陈镪均比很多师兄师姐的资历都“老”——小时候,父亲常带他来单位办公,他对这里的环境早已十分熟悉。“分局的食堂,我都吃十几年了。”他笑着说。
“刚来警队时,带我的师傅就是爸爸以前的战友,也是最好的搭档,从小看着我长大。”陈镪均说,这也让他下定决心,决不能给爸爸丢脸。
在陈镪均看来,这份师徒情、战友情是他和父亲之间特殊的连结。日常工作中,常常能在同事们的身上看到爸爸的影子。而大家也都觉得,他和当年的陈世豪“越来越像”。
陈世豪年轻时的照片
“以前,师傅是我的‘探长’,带我入门;如今,我也能做他的‘探长’,共同办案。”陈镪均说,一代代民警传承下来的对彼此的信任,他十分珍视,也倍感自豪。
随着时代变迁,广州治安形势大为好转,陈镪均的工作内容也有了新变化。“爸爸生前,中队的主要任务是打击盗抢,如今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打击新型违法犯罪。”
在陈镪均的办公桌前,四台电脑屏幕格外显眼——那是他打击新型违法犯罪的“幕后战场”,2020 年7月至今,陈镪均共参与侦办大小案件30多宗,协助抓获嫌疑人400余人,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作为分局数据建模团队核心成员,他曾代表分局参加省市两级公安系统的建模大赛,成绩均名列前茅。
虽然打击领域、刑侦手段发生了变化,但两代民警对待工作兢兢业业的态度则始终未变。
“几点回家吃饭?”
“要晚一些”“今晚有任务,不用等我”……
在陈镪均和妈妈的聊天记录中,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重复。在他的印象里,三年来,自己准点下班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对此,他早已习以为常。“做警察是我的兴趣,更是我的梦想。”陈镪均说,从警以来,他收获了职业的荣誉感,也因此更加重视肩上的责任。
这一点,陈镪均的妈妈也看在眼里。她说,这三年里,儿子更成熟、也更稳重了。
每次去给父亲扫墓,陈镪均都会默默汇报近期的工作,希望以优异的成绩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我还会告诉他,我能照顾好妈妈、爷爷奶奶,请他放心。”
警察是什么样的职业,让父亲为之付出乃至牺牲?做刑警、破案件、守平安……陈镪均一路踩着父亲当年的脚印前行,答案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清晰。
陈镪均说,从警第三年,他觉得自己真正理解了父亲。
【记者】孟健
【摄影】张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