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0月11日由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会、中共北京市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的建设研究会承办,新华网协办的“凉水河论坛·新经济组织党建”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论坛期间,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一级教授张占斌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论坛的主题和整体内容,都紧紧围绕“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行稳致远。
新华网:新发展理念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系统性指导原则。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而言,如何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厚植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前发展呢?
张占斌:新发展理念是指引中国式现代化前行的一个理念。进入新时代,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和“新活力”,其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有机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中国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取得的成绩很大,遇到的困难也有,要克服这些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更需要创新。新时代催生出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来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亦需要在工作中、实践中将其落实到位,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加活跃、更有朝气,进而培育壮大新动能来推动发展。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补齐短板挖掘潜力,并在实践中将其落实到位。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亮丽底色。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要充分发挥带头引领、带头践行的重要作用,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思想要开放、认知要开放、合作亦要开放,关键是要在一个更广阔的市场中学习开放、互相提高,从而获得更大的空间来实现自身发展目标。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要把更多精力用到我国现代化事业上,充分发挥让社会运转更加通畅、更加稳定和谐的积极作用,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贡献智慧与力量。
新华网: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的重要举措。新时代背景下的两新组织如何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任务,着力破解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呢?
张占斌: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新发展阶段,必须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改革开放45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可以说,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新时代下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要肩负历史使命,担当历史责任,忠实捍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条基本路线,并有能力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到实处,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创造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扎扎实实为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新华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两新组织而言,如何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身体力行展开更多丰富实践,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呢?
张占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根本遵循。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就要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脱离群众,更不能背叛人民,要始终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比如一直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要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有办法去适应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动态化的需求变化,来持续提供好产品与好服务。其产品和服务每天都在改进,就是踏着时代的脉搏往前走,就能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与生长能力。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就要求新时代诞生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有实践上的一往无前,才能做到既胸怀天下,长中国人志气;又脚踏实地,把发展安全和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就要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适应时代发展、应对新的挑战,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社会不断进步总会积累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需要一代一代的人学习、传承下来,这便是“守正”。有了学习的基础、传承的基础、继承的基础以外,更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实现新的创新、新的突破。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就要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要勇于直面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持续提供智慧动力,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赛道、新形态、新模式,以此坚定不移朝着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就要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杂性、艰巨性,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用系统观念提高认知、掌握技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呼唤。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就要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足中国,是在国家现代化的大潮中,学习好的东西,走好自己的路,做出更大的贡献,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大的发展;放眼世界,是知道自己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激励创新,跑出发展的加速度。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蕴含着包容开放之道,这让改革开放45年的中国取得成功,也将让正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迎接更加壮阔的光明前程。